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江南水鄉還複來 嘉興南湖治水拆違轉型紀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7 12:43:45


 
  在新豐鎮民豐村,1985年生的伍金凱,是最年輕的村黨總支委員。他掀開嶄新的大棚,帶我們看即將上市的黃金瓜。2013年,作為村幹部的他,勸說父母拆掉限養區2000多平方米違法豬舍,投資80多萬元,流轉60多畝土地,建起40個鋼架大棚,開展水稻—生姜、水稻—甜瓜、水稻—土豆輪作,並註冊了名為“大宅基”的家庭農場。

  在他的鼓勵下,54歲的阿姨伍建英也放棄養豬,轉而辦起家庭農場。她家的44個大棚,種著6種蔬菜。養豬37年,本以為這輩子只會養豬,現在她和丈夫又開始創業了。

  新豐鎮黨委委員章雲峰說,就在拆除豬棚、複墾複綠的同時,新豐鎮兩年間冒出46家家庭農場,基地面積達3365畝,而整個南湖區的家庭農場數也驟增到131家。特別是水稻—生姜輪作模式的推廣,讓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新豐姜”強勢歸來,僅在新豐鎮就已種植2456畝。

  這種變化,讓鎮裡的高級農藝師姚金林欣喜不已。61歲的老姚,一直在新豐鎮的田間地頭奔走,推廣“千斤糧、萬元錢”的耕種模式。他的理想,是讓腳下的土地,既種出高產稻米,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又種出高效益經濟作物,讓農民增收致富。

  “不養豬,我們能幹什麼?我們只會養豬!”南湖區開始拆除違法豬舍時,很多養豬戶如此詰問。這時,老姚等農業戰線上的專家,紛紛亮出自己的法寶:大棚生姜—晚稻、大棚甜瓜—晚稻、大棚地蒲—晚稻、大棚南瓜—晚稻……每種輪作模式的畝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

  為鼓勵生豬養殖戶轉型發展現代農業,南湖區還出台政策,在複耕複綠、土地流轉、大棚設施建設上予以補貼,如轉產種植特色水果每畝苗木補助1000元,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每畝補貼800元,轉產投入大棚設施成本費補貼30%。這些針對性、吸引力極強的措施,點燃了南湖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熱情。

  去年,是老姚農藝師生涯中最忙碌的一年。有段時間,他天天晚上進村,向農戶講解如何搞現代農業。一年下來,累計為新豐鎮農民辦了46期免費農技培訓。如今,在新豐鎮的田間地頭,老姚已是響當當的人物,他笑言自己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春”。

  在鳳橋鎮茜柳村,陳顯林把拆了豬舍的土地翻耕後,四周堆高,灌滿河水,變成淺塘,開始種植紅菱,“土壤需要改良,先養紅菱再說。”走到大橋鎮由橋村,村支書魏良指著田裡的西紅花說:“這片12畝多的土地,本來是我家的豬舍,現在流轉給別人種西紅花了。”他說,種西紅花效益高,村民都在學習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