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寧波大堰農產品 深山待客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5 11:38:57


 
  大堰生態米不打廣告,不在城裡設銷售點,卻價高不愁銷。這在“酒香還怕巷子深”的今天,不免讓人贊嘆。

  高山清泉,如今成了山民鼓起錢袋子的法寶。而曾經,大堰的好山好水在當地農民眼裡簡直是“窮山惡水”。“六山一水三分田”——這是大堰鎮的真實寫照,缺田少地的窘境困擾著高山農業發展。

  高山之上,如何謀致富?“只有發展高收益、高附加值的精品農業,才能讓毫無工業基礎的大堰農民富起來。”大堰鎮黨委書記袁義琛說。在這樣的思路指引下,一張精品農業規劃的大網覆蓋了大堰山區的角角落落,哪裡種茶葉,哪裡種水稻,哪裡種玫瑰……因地制宜,規劃指明方向。如今,大堰鎮發展生態有機農業基地5490畝,其中300畝董家嶴有機白茶、600畝有機稻米通過國家有機認證,5萬畝竹林通過FSC國際竹木認證。

  年已七旬的董家嶴村茶農李秀善有10多畝茶園,地裡的野草拔得幹乾淨淨,茶壟整齊劃一,茶樹長勢茂盛。靠著這些白茶,李秀善年收入超過20萬元。根據規劃,村裡家家戶戶種上茶葉,700元一斤的白茶、2000元一斤的黃金芽茶,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過上了不一樣的“兩棲生活”。村裡大多數人家都在奉化、寧波買了房子,很多村民平時就住在城裡的家中,到了采茶季節,才回到村裡采茶。

  天然無公害,青山綠水滋養,成為大堰農產品的特色。越來越多的山外人來到大堰山中尋覓美食,農民手裡的農產品越來越吃香。76歲的王章根,每年都會製作100多斤紅薯粉絲。“粉絲一大半被預訂了,都留不到過年。”王章根告訴記者,家裡5只放山雞被預訂,留著過年吃的黃豆也被城裡客人軟磨硬泡買走了。

  最近,大堰鎮又拿出1080畝土地試種高效益農產品,玫瑰花、太子參、三葉青、胭脂米,開始陸續在這裡安家。

  (來源:《浙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