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歷時半年,巡走全省紹興、溫州、金華、衢州、杭州、富陽、縉雲、蘭溪、嘉興9個城市,行程3000公里,當上周六來到最後一站寧波時,這場由浙江省中醫藥學會主辦的聲勢浩大、收效顯著的浙江中醫藥大推廣——“浙派中醫”宣傳巡講活動,就此落下帷幕。“打響了浙江中醫藥‘浙派中醫’的品牌”“推動了‘浙派中醫’大旗下各大流派的挖掘、整理、傳承、創新”和“推廣普及了中醫藥的形象和知識”,成為此次巡講活動最準確的標簽。對此,浙江省衛計委一位負責人認為,“浙派中醫”宣傳巡講活動舉起了浙江中醫藥的大旗,弘揚傳播了“浙派中醫”中醫藥文化。
在我國,中醫藥有很多流派,其中多個大流派,都有一個很響亮的名稱。浙江儘管是中醫藥大省,卻一直沒有自己的名字,直到今年7月1日。
這一天,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在當天召開的浙江省“之江中醫藥論壇”上,首屆全國名中醫、浙江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原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範永升,公布了兩項內容:“浙派中醫”;浙江中醫學術流派:溫補學派、錢塘學派、紹派傷寒、溫病學派、本草學派、丹溪學派、永嘉學派、傷寒學派、針灸學派、醫經學派。從此,浙江中醫藥有了一個響亮名字:浙派中醫。
浙江中醫藥學會會長肖魯偉宣布:為了更好地向國內外宣傳“浙派中醫”這一稱謂,推動浙江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升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浙江省中醫藥學會正式啟動“浙派中醫”宣傳巡講活動。巡講團由我省中醫藥權威專家學者、當地衛生部門負責人、中醫藥界相關人士組成;內容則包括了對“浙派中醫”和浙江中醫各大學術流派的探源、傳承、現狀和發展。在現場,第一站紹興的代表,接過了巡講大旗。
就此,巡講活動開啟了3000公里的“藥”路歷程——
紹派傷寒經歷過怎樣的前世今生?張景岳溫補學說在當下又有著哪些現實意義?越醫文化曾經湧現出石門檻錢氏女科、下方寺“三六九”傷科等越醫專科世家,以及紹派傷寒、溫補學說兩支重要的中醫文化力量,並在歷史沿襲不斷傳承發展中,為當代留下了《傷寒論》、張景岳溫補學說等珍貴的物質與理論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