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11月1日一大早,記者在長興縣虹星橋鎮衛生院見到:午山村的薛大爺躺在病床上,長興縣中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虹星橋鎮衛生院執行院長王燕山剛剛為他做了腫瘤內分泌治療術。“‘抬腳’的功夫便來到衛生院,不用排隊就能看縣裡名醫,報銷比例高,一次能省上千元。”薛大爺樂得合不攏嘴。
用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價格,享受縣級甚至省級醫院的專家服務,這主要得益於長興縣“醫共體”建設。長興縣副縣長陳峰告訴記者,日前,全縣上下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高潮。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這讓他們對探索“醫共體”這一新生事物信心滿懷。
隨著我省“雙下沉、兩提升”工作持續深入,縣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帶來的連鎖反應是縣域老百姓就醫兩極分化——縣級醫院人滿為患,鄉鎮醫院門可羅雀。
今年8月底,長興縣啟動縣域“醫共體”建設。9月,長興縣中醫院與虹星橋鎮衛生院、長興縣人民醫院與小浦鎮衛生院先後組建了兩個縣域“醫共體”,分別往鄉鎮衛生院派駐執行院長、執行護士長,並在整合省級專家、縣級專家後在鄉鎮組建特色專家工作站,城鄉共享優質醫療資源。
鄉鎮醫院,開始忙碌起來。
家住和平鎮的伍大爺聽聞虹星橋鎮衛生院能開展腫瘤化療後連忙趕來。記者在虹星橋鎮衛生院看到,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欽志泉、縣中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王燕山、虹星橋鎮衛生院醫生共同為伍大爺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