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生物學領域的重要領軍人物施一公、生長調控領域的開拓者之一許田、納米光子學研究權威學者仇旻、世界知名有機合成化學家鄧力……這些學術“大牛”有一個共同的頭銜:西湖大學教授。
作為一所民辦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過去幾年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全球招聘一流的人才。截至目前,西湖大學正式簽約的獨立實驗室負責人、博士生導師已有近百人。
就像斯坦福之於矽穀,哈佛、麻省理工之於波士頓,新生的西湖大學,必然是杭州這座創新之城的一大助力。創業創新,高水平的大學就是藍天蒼穹。
關心浙江經濟的人士發現,最近幾年,在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的支撐下,浙江在科技創新領域密集推出一系列舉措,堪稱大手筆!
不久前,由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覆,並有望於2019年底開工建設。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雲敏表示,裝置的建成將為理論研究革新、深部資源開發等帶來極大利好。
正在全速運轉的浙江經濟“最強大腦”——之江實驗室,一年多來,已形成了一支100餘人的青年科研隊伍。實驗室負責人朱世強曾表示, “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其建立的意義和價值絕不亞於再造一所高水平大學。”
超常規的大動作,彰顯的是浙江補齊科技創新這個“第一短板”的決心。
把抓科技創新作為必須補齊的第一短板,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第一工程。補“第一短板”須用好人才這個“第一動力”。給科研工作者鬆綁,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解除桎梏,這是科研人員的心聲,也是經濟轉型的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