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墾荒精神再寫傳奇 看台州大陳島的滄桑巨變
http://www.CRNTT.com   2019-05-05 09:55:15


 
  老一輩墾荒隊員至今還記得當年在海中搏浪的場景。老墾荒隊員張其元永遠無法忘記1959年8月出海遇到台風的經歷,狂風巨浪中,無數次的險中生還讓老人心有餘悸;同樣有著捕魚經歷的金可人則對出海的美景歷歷在目,海上旭日初升時,朝陽伴著彩霞,紅日染著碧波,成為老人永遠的美好回憶。

  改革開放後,靠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大陳島成為國家二級漁港,每年有上萬漁民作業。但隨著漁業資源的枯竭,大陳島面臨產業轉型的巨大壓力。 

  從海洋捕撈到近海養殖,大陳漁業在不斷轉型升級中繼續發展。去年,大陳鎮實現海洋經濟總產出5.42億元,增長11.7%,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增長7%和6.7%。近十年間,大陳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兩番。

  站在大陳島上遠眺,碧海藍天掩映下的是島上最大的大黃魚養殖基地。巨大的棧道橋組成了漁場的主框架,由一根根鋼管樁和銅合金網打造而成,面積達7萬平方米,圍網高15米,確保高潮位時仍有3米的圍網露在海面上。

  養殖基地工作人員介紹,和傳統的網箱養殖相比,銅網養殖空間大,可以給黃魚更多的活動空間,肉質口感更好。同時,銅網密度低網眼大,小魚小蝦可以進入,成為黃魚天然的食物。

  大陳的銅網養殖,發端於大陳島二代居民陳招德。2010年上海世博會,陳招德參加智利國家館的銅網水產養殖周活動,心念一動:大陳島是不是可以銅網養殖大黃魚?

  2012年,陳招德回到大陳,以國際銅業協會上海代表處為技術指導,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銅網技術,率先使用大型銅圍欄設施養殖大黃魚。

  創業第一年,由於漁網安裝不熟練,養殖的魚都跑了。“這就像老一輩人一樣,條件再艱苦,也要一個錘子一個榔頭把路修起來。”陳招德說,“如今我們水產養殖技術含量很高,也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一輩人的艱苦創業、奮發圖強,我們新一代還在傳承。”

  大陳島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大陳鎮黨委書記倪國正也認為,歷久彌新的墾荒精神,鼓舞著大陳不斷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大陳島遠離大陸,並不意味停下發展的腳步,而是要用轉型升級的思維合理開發。

  如今,大陳島上養殖大黃魚的從業公司及合作社共有12家,其中大型銅圍網養殖有4家,擁有深水網箱數550只、5萬以上立方米水體大型銅圍網4只,年產量3000噸,產值達3億元。

  從高處望去,養殖圍欄在陽光下熠熠發光。“大陳島發展黃魚養殖有歷史基礎,大陳人牢牢抓住這一現實優勢,走出了一條漁業轉型升級之路。”倪國正說。如今,“大陳黃魚”已成國家地理標誌品牌,大陳島正在形成喂黃魚、賞黃魚、釣黃魚、吃黃魚、購黃魚的產業鏈,休閑漁業正蓬勃興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