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農民進課堂 溫州正式成立鄉學院助力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18-09-19 10:03:04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安吉縣魯家村,用一輛小火車把18個農場連接起來,‘無中生有’建造了一個田園綜合體,並成為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範區……”9月18日晚7時許,在溫州文成,站在剛剛成立的溫州鄉學院講台上,溫州商學院教授唐留雄的講座深深吸引了43位學員。

  首批43名學員均是文成縣民宿行業的業主,他們有的剛剛起步,有的經營多年。上課前,唐留雄說,鄉學院的課堂是開放式的,既可以是對話式,也可以案例式,還可以採取路演式,一對一互動指導。總之,大家有問題可以隨時提。

  “我辦了6家民宿,員工都是當地農民轉型而來,如何提升他們的管理與服務水平?”悅慢民宿老板陳愛琴在講課間隙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得到了現場學員的共鳴。

  唐留雄說,這正是鄉學院成立的目的之一,實現鄉村振興,重要的是人才隊伍建設。鄉學院力爭通過有針對性、多樣化的培訓,培育一批“土專家”“田秀才”。

  吉林東福米業與大荒地村實現“產村合一”,一個村就是一個企業,村民既是員工,也是股東。唐留雄娓娓道來的一個個鮮活案例,讓學員們奮筆疾書。

  兩個小時的課程很快結束,學員之一的隱居閣民宿老板許愛蓮意猶未盡地說,聽老師講那些成功案例,特別是東福米業,田還是那些田,村民還是那批村民,可換了一種經營的方式,就能把米種出大名堂,這不僅是技能問題,更是理念問題。

  看到課堂上學員求知若渴的熱情,溫州鄉學院副院長張曉梅十分欣慰。她說,溫州鄉學院的成立是溫州市委宣傳部推動人才振興、文化振興、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在鄉學院,既要有“頭腦風暴”,把先進的理念裝進農民的腦袋,又要有項目“嫁接”,把優質的項目引進給學員,力爭兩年內培訓出萬名綠領人才,讓更多農民成為鄉村“CEO”。

  來源:浙江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