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這些“洋面孔”為何愛上浙江中醫?
http://www.CRNTT.com   2018-05-03 10:32:06


外國醫生用中文與患兒打招呼。
  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浙江在線訊,“五一”小長假前夕,身在杭州的美國人達琳沒有入鄉隨俗準備放假。兩周來,她每天一早到浙江省中醫院針灸科,跟著自己的中國老師、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周海江門診查房、望聞問切。

  近日,記者在省中醫院、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見到了不少專程到浙江學習中醫技術的“洋面孔”。與達琳一同到省中醫院學習的,還有20餘位來自美國芬格湖群針灸與東方醫學院的學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金發碧眼的醫學生、醫生慕中醫之名來到浙江,將這一傳統醫學技術帶向大洋彼岸。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更是為我省中醫藥事業“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一封郵件結下淵源

  上世紀80年代初期,部分外國留學生開始到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等地學習中醫技術,在海外掀起“中醫熱”。

  外國留學生對中醫技術的“組團式”學習,則是從1999年“浙江省中醫臨床國際交流中心”在省中醫院成立後開始,這一機構承擔著浙江省中醫藥事業海外傳播的重任。

  第一步,要怎麼主動走出去?中心的醫務人員想到了一個大海撈針的辦法,他們將精心製作好的中醫推廣小册子,逐一發到從網上搜集的美國醫學院校教師、學生的電子郵箱裡。

  達琳是回復電子郵件的人之一。

  受家庭環境影響,達琳從小就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早在1981年,她就在美國芬格湖群針灸與東方醫學院學習中醫。

  達琳畢業後留校任教,並考取了美國醫師執照。1999年,憑著一直以來對中國、中醫和浙江的強烈好奇心,她很快回復了電子郵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