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管傳人台北共樂軒 曾被誤認和共產黨有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9 00:39:21


致力傳承北管文化的“台北共樂軒” 獲邀參加世大運踩街。(中評社 梁雅雯攝)
  中評社台北7月29日電(記者梁雅雯)致力於發揚北管戲曲文化的“台北共樂軒”,清朝同治創立至今有超過百年歷史,在國共兩黨都還未成立年代就已有“共樂軒”,但國民黨執政時期,多次被誤認和“共產黨”有關,讓藝文團體增添故事色彩。這次獲邀前往參與8月12日世大運踩街遊行,他們要用樂曲聲訴說一段傳統北管傳承故事。

  “台北共樂軒”常務理事龔清松表示,共樂軒一直以來不從事商業演出,也不是陣頭,目前有一百多人,主要工作是從事北管戲曲傳承,希望讓更多年輕子弟可以上台做戲曲表演;該社群擁有大批珍貴清代古旗幟等,甚至有融銀成線編織的旗幟。他們近期準備向北市文資局申請做文資保存。

  龔清松說,大批絕版珍藏旗幟是共樂軒一大特色,收藏不易,必須幾個月就會拿出來透氣,但又不能讓旗幟直接曬到太陽,世大運踩街嘉年華會上,他們會把旗幟及北管文化搬上北市鬧區,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北管,也了解每個旗子背後的故事。

  龔清松說,“共樂軒”的“共”字讓他們經歷不少風波,從清代開始“共”字就是紅色,但是到了民初,社群領導人卻被懷疑和共產黨有關,被國民政府帶走;後來台北市長第一次民選,社群領導人支持黨外,再度引發風波。不過,現在社會民主,他們想再把“共”字重新漆成紅色,恢復傳統。

  龔清松說,現在全球北管保留最多的地方,就是台灣的北管戲曲,幾年前,大陸還曾找他們赴北京、上海演出北管,祭出全程免費招待的禮遇,但條件是要他們將北管文化帶到聯合國註冊,稱北管文化源自大陸。他們沒有同意,也希望政府能更重視,讓北管文化能傳承到下個百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