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江南古村,新與舊的牽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1 14:09:08


 
  在王澍看來,以文村為例,鄉村的改變力量其實來自兩方面,一是政府,二是農民自己。

  但即便如此,有過社會經驗的人都能預見,要求一個農民的訴求和一個獲得過普利茲克獎的教授百分百重合,這不可能。因而,在文村建設的數年里,王澍和太太陸文宇有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滿足每家每戶的“個體化”要求上。道理很簡單,自己的居所,村民一磚一瓦都盯得緊。

  陸文宇遇到過很多要求,“比如,這家檐口挑出來10厘米,隔壁不讓你挑你就不能挑;有一戶說,隔壁廁所不能放在我家西面,會破壞風水。做到這裡,建築的事情變成了社會性的工作。”

  在文村新農居點的設計方案上,土地是高度節約化的,“整個村落表現出來的對自然條件的取舍,對土地的節約,大家自我控制的意識,這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的閃光,是一種美德。”原本按照別墅方式只能造15戶房子的地,被王澍重新規劃,能夠住24戶,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趨向——如果失去了高效的整體控制,大量農村就會變成龐大、無序的農居群。

  給予一個家庭所需要的各種空間

  陸文宇說,有一件事王澍一直沒有說,文村新農居實際上是第一個真正為農民做的房子。

  “我們傳統的農居都不是農民造的,因為在傳統文化里,建築樣式與形制和國家制度一樣重要,所代表的是中國建築的最高審美。傳統知識分子地位很高,所以農民都要向知識分子看齊,住一樣的房子,叫耕讀傳家,那些房子代表了最高的審美價值。”

  與過去的許多項目一樣,王澍的方案有一種使命感,實際上是試圖重構了對方的生活與文化方式。

  從每家每戶的門開始說起。每戶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入口,不但是這戶人家的形象,也是尊嚴。門口有一個小空間,婦女可以和鄰居說說話,或者擺個小板凳剝剝毛豆、看看風景。還有一個小院子,這是中國人從公共空間到私密空間的陳述。院子里能看到風景,小孩可以在那跑,大家可以一起吃飯。還有作為象徵性的空間的堂屋,祖先、待客、議事,婚喪嫁娶……一個家庭必須有一個這樣的精神空間。

  特別有意思的是廚房。“我們做的廚房,大小足夠村民把燒柴的柴灶重新做回去,我們沒有明講,只是提供了一個足夠尺寸的空間,我預料他們會這麼幹,果然這麼幹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