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東陽市虎鹿鎮蔡宅村文化禮堂正在進行傳統民俗表演。 |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春到江南,草長鶯飛。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現場會召開前夕,記者走訪浙江城鄉,追尋各地文化禮堂建設的軌跡。
浙江日報報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我省拉高標杆,作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部署。小康社會的高水平,就是在解決了“富口袋”的同時,加快“富腦袋”,使得群眾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人人知禮節明榮辱。
2013年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順應廣大農民群眾的新期待,始終把文化禮堂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並連續4年把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納入當年省政府十件為民辦實事項目。短短數年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點到面、由盆景到風景,截至2015年,4959座農村文化禮堂如繁花次第盛開在我省廣大鄉村,成為民有所樂的鄉村“會客廳”、傳承文脈記憶的“鄉愁基地”、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園”“紅色殿堂”,成為建設“兩富”“兩美”浙江的重要抓手。
農村百姓在精神層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從何而來?文化禮堂承載著使命——2016年起,我省每年都將新增1000座以上農村文化禮堂。到“十三五”末浙江將建成萬家文化禮堂,覆蓋80%農村人口,文化禮堂將成為高水平的農村文化服務綜合體。
心有所歸
引領主流價值觀
文化禮堂是“聚心堂”。在這裡,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心與心之間融洽自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細水般汩汩流淌,潤澤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