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從餘姚出發,驅車沿著四明山北麓的蜿蜒山路前行,便來到重巒叠嶂的小鎮——梁弄。
《浙江日報》報道,踩著青苔覆蓋的石板小路,繞過爬滿古藤的石墻,梁弄鎮橫坎頭村一家農家樂裡,老板娘正招呼著一群遊客進店歇腳,日子過得悠然又紅火。
然而,72年前,這裡曾是一場革命的風暴眼,我們的革命先烈以四明山為中心,建立浙東抗日根據地,創辦了《新浙東報》、開起浙東銀行、發行抗幣……革命火種在這片土地上燃起,為全國抗日之火助燃添薪,四明山被稱為浙東抗日的“心臟”。
星星之火燎浙東
蒙蒙細雨中,記者和當地一群青年志願者走進橫坎頭村。白墻黑瓦,紅廊飛檐,當年借用百姓房屋成立的中共浙東區黨委舊址,幾經修繕,如今已成為展覽館,裡面陳列著300多件珍貴文物和歷史照片。
一床縫補過的棉被、一件褪色的軍裝、一尊3.65米長的土大炮……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陳列的一件件物品又將我們帶回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梁弄周圍獅子山上,敵人做了烏龜殼,三五支隊人民武裝,為了民眾要把敵人消滅……”當年在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傳唱一時的戰鬥歌曲仿佛在耳邊響起。
從地圖上看,浙東抗日根據地,環抱了杭州灣兩岸,北至蘇南、上海,南達東陽、義烏。早在1937年冬天,日寇占領杭嘉湖平原後,不斷空襲浙東各地並投放細菌彈。1941年4月,日寇又悍然發動了寧紹戰役和浙贛戰役。1941年5月,中共華東局遵照黨中央指示,派遣淞滬游擊隊南渡杭州灣,開辟浙東抗日根據地。
1943年8月,以譚啟龍為書記、何克希等為委員的浙東區黨委進駐梁弄橫坎頭村,逐步形成了以四明山為根基、梁弄為軍事指揮中心的浙東抗日根據地,領導著400萬人口、16個縣的抗日政權,成為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