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大選”後兩岸關係走向何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1 00:14:34


 
  然而,提振台灣經濟談何容易,要使台灣民眾立即“有感”更是難上加難。這次選前政見辯論會上,蔡英文面對競選對手提出給工薪階層加薪的主張,並未競相加價而是一再強調加薪不可行,但人們對2012年蔡英文在“總統”競選時也開出加薪的政見支票還記憶猶新。為甚麼有此變化?因為這次蔡英文已經篤定勝選,競選時她已經以准執政者的心態面對這些經濟問題,“當家即知柴米貴”,她深知執政後兌現不了這些支票批評聲將如潮而至。

  應該說,蔡英文對今後如何發展台灣經濟有一套較為完整的論述,這從其競選期間推出的系列經濟主張中可看出,儘管其中帶有較多的攻擊對手成分。蔡英文認為台灣經濟的核心挑戰是經濟發展模式問題,開出的主要藥方之一是兼顧出口與發展內需。在改善出口環境上,蔡英文認為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TPP)是台灣不容錯出的機會。然而,台灣必須與TPP每一個成員國都達成協議方可加入,而這12個成員國中多數以中國大陸為最大貿易夥伴,兩岸關係若能繼續平穩發展,對台灣今後推動相關雙邊談判是十分有益的;事實上,中國大陸有極大發言權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ECP)以東亞經濟體為主,佔台灣貿易總額約六成,遠超TPP,對台灣經濟發展更為重要,兩岸若能排除政治上的障礙,台灣加入RECP並非不可能。在擴大內需上,蔡英文提出了長照、雲端、住宅、新農業、文創等方面的系列計劃,而要推動相關產業開拓與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台灣財政緊張的狀況下,吸引民間投資非常重要。倘若兩岸關係動蕩不安,台灣不僅無法吸引投資,原有的一些資金還可能出逃。蔡英文還提出了其它相關經濟改良措施,但這些方案總體上都離不開一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大環境。對此蔡英文心裡是清楚的,甚至可以說,她其實也清楚2008年以來大陸方面對台灣經濟的貢獻,但仍基於反對黨希望重新上台的心理抨擊執政黨“過度傾中”,基於挑動民眾對貧富差距不滿的情緒而誇大兩岸經貿關係與所謂“圖利特定集團”的關係。

  對於台灣經濟的成長,中國大陸的支持與配合不是萬能的;但沒有中國大陸的配合與支持,台灣經濟將面臨更多困難。有著財經知識與經驗的蔡英文隨著“大選”臨近在兩岸問題上發言較以前謹慎許多,甚至在兩岸政策表述上有一步步往中間靠的跡象,這應該其是基於一個准執政者對上述事實的清醒瞭解。不過,這種政策調整“還差最後一里路”,還未能與大陸方面的兩岸政策立場產生交集。

  明確承認“九二會談”中有“一中共識”是解開民共正常交往的第一步

  大陸方面當然也希望兩岸關係能夠繼續和平發展,但這種和平發展顯然不是無原則無底線的,它必須基於“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在去年兩岸領導人新加坡會談後的記者會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轉述習近平的話說:“無論哪個黨派和團體,不論其過去主張過甚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這是對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台灣所有黨派的再一次真誠呼吁。民進黨若真心想改善與大陸方面的關係,應對此慎重思考,以誠相待。

  評判一個台灣政黨或者政治人物的兩岸政策立場主要看三個指標:其一,對兩岸現狀的定位,即兩岸是同屬一個國家還是分別為不同的兩個國家;其二,兩岸關係未來是走向統一,還是走向分裂,此即通常所謂之“統獨問題”;其三,對兩岸交流與合作的態度,即主張多交流與合作,還是主張少交流與合作乃至不交流與合作。在有關這三個評判指標的討論中,人們通常關注的是第二個指標,即有關未來的“統獨之爭”,事實上,比“統獨之爭”更重要的是有關現狀的“一二之爭”(兩岸是“一國”抑或“兩國”之爭)。對大陸方面來講,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政治問題,因為這直接提問:我們現在正在交往的海峽對岸一些人到底是自認為同屬一個國家的同胞,還是自認為屬於另一個國家的外國人?而對待不同的國家認同立場,大陸方面的政策當然不可能相同。從“維持現狀”這個角度看,“一二之爭”本質上就是“現狀之爭”,而“九二共識”的要義就在於對兩岸現狀進行界定,對此大陸方面清楚表明:“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之間是甚麼政治關係可以協商,但兩岸關係是一國內部關係是大陸方面不可退讓的底線。

  現在蔡英文願意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但仍然不願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一些民進黨人也認為1992年海協、海基兩會的會談是一系列對話,包括眾多的口頭對話和往來函件,並無一份“白紙黑字”的雙方共同簽署的文件載明“九二共識”。對於這一問題,有關討論“九二共識”的文章已經汗牛充棟,但鑒於“九二會談”與“九二共識”的關係對今後兩岸關係走向的至關重要性,筆者在此願意從“白紙黑字”角度再行論述:

  “九二共識”是指1992年兩岸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這並不意味當時沒有文字可以證明這一共識。從公諸於眾的史料上看,大陸海協會在1992年會談中有關“一中之口頭表述內容”最後立場的文字表述是11月16日發給台灣海基會的函件,其中明確表示:“現將我會擬作口頭表述的要點函告貴會: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這裡要點有二:一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二是“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政治含義”;而海基會在1992年會談中相關最後立場的文字表述是12月3日發給海協會的函件,表示:“至於口頭說明之具體內容,我方已於十一月三日發佈之新聞稿中明白表示,將根據‘國家統一綱領’及‘國家統一委員會’本年八月一日對於‘一個中國’涵義所作商議加以表達”。而“國統會”8月1日在該問題上的表述為“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所有不同”,“國統綱領”的相關表述為“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事實也是主張“一個中國”。概言之,台方在此問題上的要點也有二:一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二是“雙方對‘一個中國’所賦予之涵義所有不同”。由於可見,“九二會談”中雙方在“要點一”上是完全相同的,即“海峽兩岸都(均)堅持一個中國的(之)原則”。這是有“白紙黑字”的會談史錄,蔡英文既然表示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就應該明確承認當年兩岸會談曾在此要點上達成過“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一歷史事實。從法學角度看,共識的物質載體不一定非得是單一文件,清楚表明最後立場的往來函件亦可成為共識的共同載體,相信具有法學博士學位的蔡英文對此並不陌生。

  應該說,1992年兩岸兩會在“要點二”上是存在不同意見,但不能因此抹殺雙方在“要點一”上有相同立場的事實。“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求同存異,這是在兩岸固有政治矛盾長期存在情況下的務實之舉。蔡英文在“總統”競選政見發表會上也明確表示“民進黨沒有否認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也認同雙方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讓兩岸關係往前推進。”那麼,蔡英文這裡講的“雙方求同存異”是否就是本文上述之“求要點一之同,存要點二之異”呢?這可能需要她進一步清楚說明。

  此外,阻礙民共交流的兩個文件一是民進黨的“台獨黨綱”,二是“台灣前途決議文”。前者追求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試問,現在民進黨內還有多少人主張建立所謂“台灣共和國”?果斷廢除至少先“凍結”該黨綱應是明智之舉,因為這將被視為民進黨發出有意改善雙方關係的積極信號;後者則在“疆域範圍”上十分清晰地將兩岸劃分為“一邊一國”,從而使今後兩岸政治關係完全失去彈性解釋與安排的空間,民進黨若有意改善雙方關係也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個人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鑰匙之一還是在於回歸承認“九二會談”中有過“一中共識”的歷史事實上,民進黨唯有坦誠面對事實、承認事實,真誠秉持事實所體現之要義,才可能解開民共交流之結,才可能打開與中國大陸正常交往之門。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2月號,總第218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