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九大對台方略的深遠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7-12-17 00:16:47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進程
  進入換檔加速的新征程

  (一)蔡英文“韌性台獨”政策升高兩岸對抗、加劇台灣邊緣化趨勢

  十九大報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政治底線,徹底打破了蔡英文沒有“九二共識”也能“維持兩岸現狀”、恢復兩岸協商對話、推動所謂“兩岸互動新模式”的政治幻想,進一步加劇了蔡英文兩岸政策困境。對十九大報告展現的善意,民進黨、蔡英文仍以所謂“四不”、“三新”、“民主”、“主權”與我周旋,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和“去中國化”施政,加緊推行“親美媚日抗中”政經戰略,嚴重影響兩岸政治互信,加大兩岸關係緩和難度。尤其是,受深綠勢力牽制、執政困境加劇、黨內權力爭奪、2018年選舉操作等因素影響,蔡當局兩岸政策仍有進一步向深綠靠攏的可能。未來兩岸圍繞是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鬥爭、圍繞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鬥爭將進一步激烈。而民進黨“台獨”施政加劇島內對抗、加劇兩岸衝突,將加劇台灣衰退和邊緣化趨勢,進一步削弱台灣未來在兩岸政治談判中的籌碼。

  (二)“台獨”空間被極大限縮

  從島內局勢看,政黨輪替成為政治常態,民眾綠化趨勢短期難以根本遏止。民進黨利用執政權推進實質“台獨”、美日推行“以台制華”戰略,將在一定時期內助推台灣對大陸的離心傾向。但從兩岸實力對比、尤其是國際格局發展大勢看,島內政治民粹化、藍綠對抗長期化、“台獨”對抗執抝化、“台獨”後頭美日實力削弱化,將強化“陸強台弱”趨勢,增強大陸對台灣民眾的吸引力。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台論述展現高度戰略定力、戰略自信與戰略耐心,劃定“遏獨”清晰底線,動搖“台獨”社會根基,建立嚴密“遏獨”體系,構築“遏獨”國際框架,進一步壓縮“台獨”空間。綜合看,時與勢都不在台灣、更不在“台獨”勢力手上,夜郎自大、民粹對抗式的“台獨”鬧劇,無異是自娛自樂式的自我邊緣化、甚至慢性政治自殺。島內學者認為,隨著大陸強國戰略的推進與實現,“台獨”與崛起的大陸對撞,無疑是自陷絕路。

  (三)“兩岸一家親”理念的貫徹落實,將促進“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兩岸民眾“心靈契合”

  近20年來,島內民意“去中傾台”趨勢、“反中拒統”氛圍隨政黨輪替呈現週期性波狀震盪上升的態勢。但隨著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不斷深化,台灣主流民意總體朝理性務實方向發展,進入“主觀謀獨、預期被統”的調適期。黨的十九大後,“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入化、“同等待遇”制度化全面化、“盧麗安效應”擴大化、台灣日益邊緣化,尤其是“兩個一百年”目標的穩步推進,必將加速兩岸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和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形成,促使島內民意由“親美媚日恐中拒統”、“預期被統”向“親陸向統”、“主動求統”轉化。《中國時報》分析,大陸透過單方面的努力為法理統一做準備,吸引愈來愈多的台灣民眾用腳投票,選擇到大陸發展,融入大陸的生活圈,真正成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一分子,成為未來推動兩岸融合統一的中堅力量。⑤

  (四)未來30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國家統一換檔加速的關鍵期

  客觀而言,制約國家統一進程的戰略環境和結構性障礙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國家統一呈現長期性、複雜性、曲折性特徵。但更應該看到,大陸主導兩岸關係的信心和實力顯著增強,兩岸關係朝有利方向發展的大趨勢持續深化,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復興的有利因素越來越強。“現在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世界中心舞台。從更大視角看,現在可能正處在幾百年來東西方關係變革的前夜”。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發生深刻、甚至質的變化。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堅持以我為主、集中精力、有序推進國家發展戰略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對台方略高瞻遠矚、保持定力、高度自信、剛柔相濟,繼續堅持和平發展思維,充分利用大陸崛起戰略優勢,加速推進兩岸融合,積極塑造促統態勢,引導島內民意逐漸轉向,引領國家統一進程。從強國戰略到強軍戰略,從“隱形時間表”到堅決遏“獨”、主動促統,對西方干涉勢力和“台獨”形成強大戰略威懾,表明國家統一進入“大陸崛起勢頭持續強勁、促統部署路徑清晰、融合戰略全面加速”的新階段、新征程。

  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後,中美實力對比與戰略攻守態勢發生質變,推進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戰略環境根本變化,融合戰略有效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島內不斷綠化的政治生態和“親美媚日拒統”的民意趨勢開始逆轉,兩岸通過政治簽署和平協議的條件成熟。某種程度而言,強國戰略、融合戰略推進的過程,擴大台灣同胞福祉的過程,就是兩岸加速奔向統一的過程,就是把本應在國家統一後對台社會、經濟、涉外、政治等領域的治理超前實驗、提前實踐、積纍經驗的過程。中評社社論認為,大陸給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不必透過兩岸協商,也不必經過國共平台。兩岸關係呈現一個特殊模式,雖未統一,卻加速融合,大陸按著既定節奏往前走,腳步愈來愈快,台灣當局、政黨無從插手。⑦台灣學者曾復生認為,習近平在整體強國戰略時程中,規劃於2021至2049年間,以適當方式落實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決定積極營造綜合國力能量,在強國戰略規劃期間執行穩中透堅的和平統一台灣進程。兩岸和平統一條件趨於成熟,協商和平統一自然水到渠成。⑧

  推進國家統一進程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保持戰略定力與戰略自信。按照黨的十九大指引的方向,集中精力,向“兩個一百年”目標奮進。從戰略全局辯證分析兩岸關係進程,避免“速勝論”、“失敗論”兩種情緒的干擾,避免台灣問題延緩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但對於“台獨”分裂勢力活動,必須堅決打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二)防範重大涉台顛覆性風險。在中國歷史上,中國多次被周邊國家拖入戰爭,發展、崛起進程被多次打斷。在世界現代史上,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面臨複合型挑戰的崛起中大國。十九大報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國家統一進程中,我們要居安思危,更要知危圖安,吸取歷史教訓,防範涉台重大風險及“不可測事件”,干擾、破壞、延遲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第一類,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預防美日突破框架提高與台實質關係、尤其是軍事安全關係,防止兩岸統一談判前夕美國軍事介入挑起事端。第二類,防範周邊安全風險、三海聯動風險、兩岸軍事意外。第三類,防範“五獨合流”風險、“釋憲台獨”“修憲台獨”等“法理台獨”風險、“台獨”分裂勢力“統獨公投”等狗急跳牆式舉動。

  (三)加強推進國家統一的理論儲備和統一前後對台治理的試點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意味著中央向涉台研究界提出更高要求、更高標準。與“強國戰略”兩階段戰略安排為重要節點,圍繞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經濟社會文化融合、同等待遇制度化法制化、中華民族經濟、一個中國原則下台灣國際參與合情合理安排、“一國兩制”台灣模式、兩岸和平協議、國家統一模式與階段性目標、統一後台灣治理等重大理論、現實問題,加強研究。此外,加強統一台灣的戰爭軍事行動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等問題的研究,以強大的軍事理論和軍備確保和平統一前景。

  (四)壯大島內“反獨促統”力量。適應黨的十九大後兩岸關係發展新形勢和國家統一新征程的需要,要大力培養“反獨促統”、推進兩岸關係發展以及統一後加強對台社會治理的骨幹力量與後備軍。加強對島內統派力量的組織整合、論述引導、活動支持。加強培養一批形象好、接地氣、論述力強、戰鬥力強的“反獨促統”青年軍、生力軍。擴大“盧麗安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融入大陸、甚至加入中國共產黨。

  (五)加強輿論引導。利用大陸戰略優勢和不斷壯大的硬實力、軟實力,增強大陸同胞對堅決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克服涉台外力因素干擾、加速推進和平統一的定力與信心,同時積極引導島內輿論、社會精英和普通民眾認清大陸崛起難以阻止、“台獨”對抗加速台灣衰落、台灣前途在大陸不在美日、“一國兩制”有利台灣、統一進程無法阻擋等大勢,吸引更多青年、基層民眾來大陸發展,加快島內民意向“親陸求統”轉向,加速國家統一進程。

  綜上所述,黨的十九大報告涉台論述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從容自若的戰略定力、寬廣博大的戰略胸襟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發揮了掌握兩岸關係戰略主動、遏制“台獨”發展空間、推動兩岸經濟社會和利益融合、加大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壓力、加速推進國家統一進程的重大作用。面對島內政局、兩岸關係和國際局勢的複雜形勢,我們要以習近平對台重要思想為指導,踏實做好對台研究,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國家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貢獻。

  註釋

  ①《芮效儉答中評:兩岸統一無緊迫感但時限漸近》,中評社華盛頓2017年10月26日電。

  ②《藍普頓語中評:不信北京反“台獨”決心會犯錯》,中評社華盛頓2017年10月20日電。

  ③《藍普頓語中評:不信北京反“台獨”決心會犯錯》,中評社華盛頓2017年10月20日電。

  ④台灣聯合新聞網10月19日。

  ⑤《習近平的善意,蔡英文能把握嗎?》台灣《中國時報》2017年10月19日。

  ⑥《曹錦清:擺脫卑怯,知識分子請睜眼看祖國》,《環球時報》2017年10月11日第14版。

  ⑦《十九大後台灣藍綠政黨的空洞化危機》,中評社社評2017年10月23日。

  ⑧《曾復生:習近平啟動強國戰略時程表》,台灣《中國時報》2017年10月18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12月號,總第240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