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石澤認為,亞洲地區面臨的安全挑戰是“全方位”的,除了在軍事領域還有邊界問題,除了傳統安全問題還有非傳統安全問題。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氣候安全、核安全和網絡安全等方面,也都面臨挑戰。
另一方面,亞洲安全問題還是“多層次”的。石澤說:“亞洲和歐洲不同的一點在於,亞洲的地域比較遼闊,各個次級地區的地理環境和發展狀況存在巨大差異。而歐洲國家之所以能在一些問題上達成共識,是因為各國在意識形態、文明、經濟發展水平上都有接近的一面。亞洲不僅在全亞洲範圍內缺少一個安全合作機制,在每個次級地區還存在著許多熱點問題,比如,在東北亞存在朝鮮半島問題,在南亞存在著印巴問題、阿富汗問題,等等。因此,‘亞信峰會’機制可說是適應了亞洲國家打造一個泛亞安全合作平台的迫切需求。”
學者解讀“亞洲新安全觀”
上月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曾表示,中方要推動本次“亞信峰會”樹立亞洲新安全觀,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積極探討建立亞洲安全與合作的新架構。
盛世良研究員認為,中國所倡導的“亞洲新安全觀”,核心在於互信互利、平等協作。他具體解讀說——
互信是前提。這是指各國要跨越意識形態和制度的差異,放棄冷戰思維和強權心態,互不猜疑互不敵視,就安全政策和安全措施進行對話與溝通。“目前各國互信的措施很多,比如現在已經建立的領導人定期熱線聯繫機制,各國議會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交往,相互通報軍事演習等軍事行動、相互邀請觀摩演習等。當然,充分互信是很難達到的,現在亞洲各國之間的互信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互利是基礎。各國相互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在政治經濟上互惠互利,提高相互的依存度,從而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平等是靈魂。各國無論大小,都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既不要輸出革命,也不要強行推行民主。
協作是途徑。要通過對話、和談解決爭端,用夥伴關係來尋求共同的安全,而不是像美國那樣,通過排他性的結盟來謀取自身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