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的策略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6:01:43  


 
  但應該看到,當前兩岸政治關係仍處於初級階段,敵對性、非官方性、非直接性特征明顯,正常化、制度化、機制化水平較低。一是上個世紀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依然存在。兩岸在政治、軍事、涉外、意識形態等領域的柔性對抗仍較嚴重,台軍以大陸為“唯一假想敵”的軍事戰略沒有改變。二是兩岸對政治定位、台灣前途走向的立場分歧嚴重。大陸強調“一中框架”,“堅持政府完全繼承”。而馬當局刻意突出“一中內涵”差異,強調“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途問題上,大陸提出“在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9],而馬英九重申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宣稱“統一沒有時間表”。三是兩岸官方公開、直接的交流對話管道仍未開啟,兩岸政治僵局仍未打破。兩岸領導人建立熱線電話、以適當身份會談、公開互訪等,迄未實現。兩岸處理一些重大政治問題、重大利益關切,主要依靠兩岸互信、大陸善意,缺少制度化、機制化安排。四是兩岸政黨關係沒有實現正常化,兩岸黨際交流間接、單向、不平衡特征明顯。國、共即使實現了高層交流,但主要是國民黨高層來大陸交流,現任政治局委員以上中共領導尚未赴台交流。民進黨與共產黨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現階段民、共不可能正式接觸對話。兩岸政治互信基礎薄弱,兩岸政治對立嚴重,兩岸政治定位難獲共識,這是兩岸政治關係無法突破的症結。正是由於兩岸政治定位的分歧,國民黨調整兩岸政策倍感艱辛,“不僅必須因應對岸回避‘中華民國’的主權對立難題,還得防範綠營借‘修憲’將主權異化的企圖”[10]。

  二、制約兩岸政治關係的戰略環境與結構性因素

  當前,大陸綜合實力與影響島內政局、兩岸關係的實力持續增強,島內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開展民間政治對話的民意基礎持續增強,有利於兩岸融合、不利於“台獨”發展的勢頭持續增強,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外部因素持續增強,這些積極因素有利於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格局,但尚不足以從根本上打破兩岸政治僵局。在較長一個時期內,制約兩岸政治關係的戰略環境及條件不會根本改變,兩岸政治關係的複雜性與曲折性不容小覷。

  (一)美、日推行“以台制華”戰略,強力干預兩岸政治對話協商,給兩岸政治關係發展增添了極大阻力

  美國是影響台灣問題與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外因,其唯一超級大國地位在未來20-30年內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11]美、日通過投資、產業鏈條及核心技術控制台灣經濟,美國更在政治、安全、意識形態領域對台維持重要影響。隨著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加緊推進,日本謀求東亞政治大國地位企圖日盛,美、日將以提升與台“實質關係”、強化美台軍事關係、增強台灣“涉外關係”能量、扶持民進黨為杠杆,增強台灣對美、日的全方位依賴,破壞兩岸政治互信,影響兩岸政治關係進程。即使兩岸民間就某些重大敏感政治議題達成共識,美國也將在較長時期內從中作梗,阻止、破壞兩岸官方政治談判和兩岸官方交流的重大突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