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從兩岸政治定位看“一中框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5:09:43  


 
  四、一中框架與“合情合理安排”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大陸對台方針政策根本要求,也是兩岸關係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深化,大陸有關兩岸政治定位的論述更具創意與彈性,形成新的內涵,一中框架就是兩岸和平發展時期大陸有關一中論述的深化與細化,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寬了兩岸雙方對於兩岸政治定位的思路,成為探討兩岸“合情合理”政治定位的可行架構,值得兩岸雙方認真研究,由此出發,相向而行,直至找到可行方案。

  (一)一中框架

  一中框架最早出現於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的重要講話中:“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複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12)2012年4月,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發表文章,呼籲兩岸“要在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從而為再創兩岸關係新局面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13)同年7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對一中框架作了具體闡述:“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14)賈慶林的講話有三個重點。一是明確一中框架核心,正面表列為“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負面表列為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二是提出方法,即兩岸雙方“從各自的現行規定出發”,以“現行規定”回避了敏感的“中華民國憲法”。三是塑造目標,“確認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同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明確寫入一中框架內容:“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11月26日,在紀念“九二共識”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王毅進一步呼籲“兩岸雙方應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認同並堅持一個中國上尋求雙方的連接點,擴大彼此的共同點,增強相互包容性,從而深化政治互信、加強良性互動,增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進動力。”(1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