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亞中:星雲大師的舍利子
http://www.CRNTT.com   2023-02-20 00:29:23


  中評社台北2月20日電(作者 張亞中)金剛經有云: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星雲大師應會說:舍利子,即非舍利子,是名舍利子。

  星雲大師圓寂荼毗後有數十顆潔白、五彩光澤的舍利子,引發了社會關注。

  圓圓滿滿的舍利子從何而來,莫衷一是,但依佛教觀念來說,舍利形成原因,不是生理因素,也非食物結晶,而是日積月累長年修持,功德昭著的自然成就,是戒、定、慧三學熏修的成果。

  當初釋迦牟尼佛在圓寂的時候告訴弟子:“我圓寂之後,荼毗舍利可以把它放在十字路口,建個寶塔,讓人來紀念,引發人向善、向真、向解脫道的心,給大家在信仰上有個目標。”

  對於得道者而言,舍利的呈現,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偉大,而是為了引發眾生的覺性之心。

  眾生期待精神能有寄託,生命能有歸宿。宗教聖者所遺留的遺物,被視為能祈福的寶物。這是人類謙遜的展現,對得道者的敬服。當人們在讚嘆舍利子,自覺之心能由然而生時,舍利子已不再是舍利子,而是一顆顆指引生命的明珠。

  星雲大師生前的確說過“我沒有舍利子!”如同大師在寫“一筆字”時說,“請不要看我的字,請看我的心。”字與舍利子都是表相,根本是大師要傳達的佛心。

  大師一生為眾生,早已無相、無我、無住。大師也希望世人對佛法的認知應回到根本,而不是在有形、有相上求,因此不強調舍利子的形體。一如大師曾說過,祗有道德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能夠求證空無的真理,更是究竟解脫之道。

  如同佛經就是佛祖的舍利,大師在住世時,已經留下了眾多的“法身舍利”。大師一生的行誼、法語開示、文字著作,如395本《星雲大師全集》等,都是他的法身舍利,希望眾生能從中提升自我,身體力行,得到真正平安幸福的解脫之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