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女排正在走上一條過于看重隊員身高的歧途相似,中國男排也日益青睞身材高大的球員。在這次參加亞運會的中國男排陣容中,有4人身高超過2米。除自由人外,全隊沒有一人身高在1米9以下,且大部分隊員的身高在1米95以上。中國男排隊員的平均身高為亞洲之最,與歐洲球隊相比,也絲毫沒有劣勢,但由於人種差異,事實上,中國男排隊員的綜合素質,如速度、彈跳高度、協調性等却在身材高大化的同時呈下滑趨勢。一名國內資深排球教練向記者介紹:“歷史經驗表明,身高在1米9左右的亞洲男排球員,身體素質的綜合條件最優,身高一旦超過1米95,各項運動素質反而開始下降,特別是身高2米以上的大個子球員,亞洲人要比歐洲人顯得‘笨’得多。”
中國男排歷史上的優秀球員汪嘉偉、張翔和周建安,身高分別為1米94、1米94和1米89,這樣的身高條件在如今的中國男排處於中下水平。但眾所周知,汪嘉偉和張翔都以“飛人”著稱,優越的彈跳力和滯空能力,使這兩位球員成為享譽世界排壇的主攻手,而周建安則因頭腦靈活成為亞洲男排歷史上最優秀的“二傳手”之一。
中國男排目前的“大個子”陣容裡,除了已效力近10年的沈瓊之外,再沒有哪個球員能夠在亞洲排壇占有一席之地。在很多球迷的印象裡,中國男排已經很多年沒有涌現能力出眾的年輕球星。
傳統訓練體系塌陷導致球員成才難
導致男排年輕一代球員成才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男排原本具有的、被證明是培養年輕球員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已基本廢止,單純依靠競技水平仍然較低的國內男排聯賽培養新人顯得收效甚微。
沈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國內男排聯賽可能只有進行到冠亞軍决賽時才能稱為高水平,聯賽的大部分場次由於各隊水平參差不齊,真正具有對抗性的並不多。”
和女排聯賽一樣,在中國男排聯賽中,真正意義上的職業俱樂部隊幾乎沒有。大部分參賽隊仍是專業隊,聯賽缺少實質的職業化內涵已飽受詬病,這也導致男排聯賽長期以來在低水平徘徊。
“年輕隊員通過參加聯賽已經很難得到高水平的鍛煉,而原本在國內排壇使用多年的一些旨在培養新人的訓練手段和模式,現在又已經廢止,這更加重了中國男排後備人才的危機。”國內排壇一位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