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16日,一群冰球少年在第二屆全國大眾冰雪季啟動儀式上。 |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從起草《中國冰球行動計劃》,再到“國家俱樂部”這一創新模式的產生,再到黑龍江省隊與昆侖鴻星俱樂部的共建,接連不斷的大動作,讓中國冰球的改革越來越頻繁地走到人們的視綫中。
從競技水平上看,中國男隊和女隊距離亞洲頂尖水平都有著不小的差距,要達到世界水平更是需要走很長的路;從人才隊伍上看,“選材難”“人才少”一直是近年來國家隊教練們最為頭疼的問題;從比賽強度看,與世界強隊相比,中國隊與國外高水平隊伍的交流并不算多,一年當中總有很長一段時間無高水平比賽可打。
因為人才少、比賽少,所以隊伍水平低;因為水平低,所以吸引力差,更招不到隊員——這是中國冰球在近年來陷入的“死循環”。在看似“絕境”的情況下,中國冰球開始尋找一條不一樣的道路,而這條道路,對於其他處境類似的項目來說,或許會有一些借鑒意義。
“與狼共舞”:創新參賽模式
“評價球員的水平不能只看打了多少年球,而是要看參加比賽的場次。中國選手與國外高水平選手的一大差距就在於比賽經驗不足,因為我們的隊伍太少了。技術不好可以加班練,比賽經驗不足加班也沒用,”在2016年全國冬運會上,中國冰球隊領隊於天德這樣告訴記者。
在本年度進行的亞冬會上,中國隊教練們在采訪中也屢次提及比賽不够的問題。“冰球是一個靠比賽來提高的運動,沒有高水平比賽,你再怎麼練也沒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冰球協會副主席王志利說。
按照目前的情況,國家隊層面出國訓練、比賽的機會比較有限,齊齊哈爾男隊近年來一直以俱樂部的形式參加亞洲冰球聯賽,但由於球隊實力、資金等各種問題,水平雖有提升,但對中國冰球整體的提高幫助并不算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