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體育開年時評:全民健身需深化改革創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3 15:32:21


1月2日,參賽選手從起點出發。當日,2017建發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在廈門開賽。 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1981年,作為當時國內唯一的城市馬拉鬆賽事,北京國際馬拉鬆只有86名專業選手參賽。如今,中國田協早已全面取消馬拉鬆賽事審批,各類跑步賽事層出不窮,一些熱門賽事參賽名額更是“一票難求”。

  長期以來,跑步是全民健身熱門項目,全民健身在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助推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過在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面前,全民健身工作依舊存在許多痛點、難點亟待解決。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已不再只局限於體育的範疇,而是“防病未然”的前置關卡,是健康中國的重要環節。《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2年)》明確指出,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幸福生活的基礎保障。全民健身納入健康中國規劃,是對體育主管部門提出的更高要求,要將全民健身作為體育工作中最優先、最核心的內容推進。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全民健身工作更應緊扣百姓需求,堅持問題導向,讓改革成為主旋律,讓創新成為最強音。

  全民健身的改革和創新,核心原則是以人為本,最終目的是要為最廣大的人民群衆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條件,吸引人們參與到運動健身中來,幫助人們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

  以人為本的改革創新,是要打破“最後一公裡”屏障,通過多種途徑將體育場館建設到百姓觸手可及的身邊。在運動場地規劃建設中,讓“十五分鐘健身圈”,甚至是“十分鐘”、“五分鐘”的健身圈成為常態。在排除“路途遙遠”之憂的同時,場地設施的建設還要注重解答“錯峰鍛煉”之惑,著力健身人群全覆蓋,讓健身時間相對緊張的工作一族同樣享受到充足便利的健身條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