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專題:中國足球“弱國無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8-01-24 11:29:01


 
  張喆:這次據稱江蘇方面對本屆比賽投入巨大,賽事預算大約人民幣2000萬元左右,估計虧損在1000萬元左右,但最大的損失還是中國足球。亞足聯在中國辦賽,竟然敢於明火執仗,中卡之戰的裁判監督居然安排同組的烏茲別克斯坦官員擔任,公然違背了回避原則。即使中國上下強烈抗議,但爭議裁判法哈尼非但沒有被處罰,反而繼續執法U-23餘下的賽事,真是明剃中國足協的“眼眉”。回想中國隊從參加世預賽亞洲區40強賽開始,就屢屢遭到裁判打壓,踢進的球都被吹出來,中國足協應當好好反思,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馬德興:我看新上任的中國足協領導人恐怕不知道亞足聯內部的乾坤,當年張吉龍還兼任亞足聯裁委會主席,但龍哥隱退後,中國足協就用亞足聯副主席+裁委會主席置換國際足聯理事,結果韓國足協主席鄭夢奎左右逢源,出任了亞足聯裁委會主席。不過,亞足聯裁委會的實權其實掌握在副主席卡塔爾人哈尼手中,這次杜兆才找了哈尼兩次申訴,都被無視。哈尼之所以這麼牛,主要是他還是國際足聯裁委會副主席。亞足聯公認的兩大核心部門,一個是競賽,一個是裁判,雖然林曉華是亞足聯競賽委員會副主席,但主席是卡塔爾人穆赫納迪,所以中國隊分組被抽到了死亡之組,再加上遭受裁判“關照”,中國足球焉有“外交”?

  中國“足球外交”應向何處去?

  張喆:中國足協最近進行了內部架構的調整,居然擴充到接近30個部門,這種所謂“扁平化管理”令人可笑。我想問下未來的中國足協主席,你每次聽取所有部門負責人匯報工作就要耗費多少時間呢?而在負責“足球外交”的部門中,到底配置了多少專業的“外交人才”?還是只有“外語人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