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放日報:CBA搞體測,是進步還是倒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2 18:05:24  


 
  昨天的體能測試,八一隊老將王治郅缺席,球隊解釋說:“家中父親病重,他先回去了。”另一名“體能困難戶”巴特爾同樣沒有出現。儘管高大中鋒的及格標準有別於小個後衛,但大個球員參與體測的爭議仍然很大。要知道,當年身高2.26米的姚明和1.78米的範斌一起跑3200米,結果導致姚明膝蓋軟組織勞損。對身材高、體重大的運動員,特別是有腰傷、膝傷的老隊員來說,體測無異於一場噩夢。

  前上海男籃主教練帕納吉奧曾調侃說,體能測試和實戰完全脫節,“就算科比來了,他也可能無法達標。”著名教練李秋平更直言:“體測是形式主義,跟籃球水平沒有任何聯繫。”

  莫忘教訓

  體能測試曾是中國足球歷史上最大的笑話。

  中國足球早在1994年職業化初期就推行體能測試,其中兩個項目是12分鐘跑(3100米及格)和“5×25米”折返跑,這抹殺了一批足球天才。上港主帥高洪波在當球員時門前靈氣足,“撿漏”是他的特長,但因無法通過體能測試,他只能遠赴新加坡謀生。由於迷信體能,戚務生當年提出“一天一萬米”,結果是隊員尿血自損戰鬥力。著名前鋒郝海東曾表示,體能測試中的“跑”和比賽中的“跑”,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什麼才是跑得動?像沒頭蒼蠅一樣跑?真正促使一名球員退役的,是他的技術和意識落後了。只要技術和意識能適應比賽,你就可以比賽。”

  把體能測試作為一道參賽的門檻,還有一個隱患就是容易引發腐敗。一名教練曾對記者表示,當年足球體測到最後純粹就是“花錢買平安”。前足協官員楊一民在反黑掃賭風暴中落馬,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接受江蘇舜天送出的1萬美元,為隊員體能測試大開方便之門。

  總體來看,目前中國籃球的體能測試利大於弊,但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職業化是要發揮市場的積極性,行政推動的體能測試,說白了是拖市場的後腿。職業體育歸根結底要向尊重規律要成績,而不是過於強調中國特色。如何避免重蹈足球體能測試的覆轍,應該引起籃球管理層的深思。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