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亞運改革給中國體育指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2 14:16:54  


 
  早在幾年前,日本和韓國就提出對東亞運進行改革的主張。因為在中日韓三國一線運動員無力或不願參賽的情況下,東亞運繼續在原有的道路上前進,只能走入淪為“雞肋”賽事的死路。

  今年5月,東亞運聯合會理事會通過了《東亞運動會改革提案》,從下屆比賽開始,東亞運將改為東亞青年運動會,參賽選手年齡限制在14至18歲之間。比賽時間從夏季奧運會結束後的一年調整為開始前一年,將與以成年運動員為主體的亞運會同年,與之形成年齡上的銜接

  在東亞運聯合會名譽主席霍震霆看來,由於賽事密集,東亞地區的精英運動員分身乏術,已經無法顧及東亞運,但青少年運動員卻需要更多大賽機會。

  “東亞運的改革符合當今世界體育賽事回歸奧林匹克教育意義的潮流。”賽事專家、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今天向記者表示,“東亞運的改革方式也表明,當一個賽事在發展中遇到困難時,‘砍掉’未必是唯一的選擇,整合資源、重新選擇發展方向也是出路。”

  這幾年,中國因為大型運動會太多遭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詬病,記者不久前在採訪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相關負責人時獲知,全國體育大會和全國農民運動會兩個綜合性運動會已經被取消,但這一消息官方尚未正式發布。

  在劉清早看來,國際奧委會設立青奧會,亞洲創辦亞青會,以及現在東亞運動會的轉型都是奧林匹克教育意義回歸體育賽事的最好證明。“運動會在追求更高的競技成績之外,也承載著對青少年、對社會大眾的文化教育作用。從國內來說,我們對運動會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改革方式,讓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更好地體現出來。”

  南京理工大學體育部主任王宗平教授向記者表示,國內目前不是運動會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被社會各界詬病的是運動會上盛行的錦標主義,以及由此帶來的運動員身份問題、裁判問題等種種“黑幕”。但在中國形形色色的運動會中,真正體現倡導體育精神,推動青少年和大眾參與體育運動的運動會實際上卻少之又少。(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