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之初,業態分布就確定了場館運營的基本收入。”黃書農介紹說,他們利用場館的附屬房,先後引進演藝娛樂、藝術體育培訓等商家租賃入駐,用靜態收入來滿足場館運營成本的需求。同時,用體育廣告、體育賽事、演藝活動等運營動態收入來維持更大的開銷。“去年我們的收入比2009年增長了335%,動態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也從2009年的37%提升到了63%。”黃書農說,“只有場館的功能在不斷發揮,經濟來源才能有保障。”
為體育協會實體化提供溫室
“體育場館每天都在使用,極大地滿足了單項協會的需求。”胡景東介紹說,目前有跆拳道和橄欖球隊等10支運動隊在體育場訓練,“只要是省內注册運動員,都能免費進入場地訓練。如果各協會要舉辦培訓班,向學員收費的話,協會則要集中支付場地費用。”
“以單項體育協會和體育社會團體為載體,推進體育社會化”,是蕪湖市體育局工作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胡景東表示,“體育局已不再包辦各類體育活動,改由各單項體育協會‘唱主角’。”目前,蕪湖市各類單項協會達到了63個,每年開展各類群體活動200餘次,參與者逾百萬人次。
在奧體公園為協會免費提供辦公場所,是鼓勵發展民辦健身休閑會所或俱樂部的方式之一。胡景東表示,當前培養協會和團體,公益性比例較高,未來的目標是實現協會實體化,“等協會成長起來,有能力掙錢了,再要求其向場館繳費。逐步推向市場化。”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