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有著昔日的輝煌,曾經,他們擁有著平均35%增長的驕人戰績,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存在的國內外品牌大大小小加在一起,有17個之多,成功上市的更是在6家之多,這已經是一個行業的“傳奇”。 然而,“傳奇”背後,卻有著極大的隱患,即使拋開中國經濟大環境的因素,也許有了合格的職業經理人,但昔日的“罪”,也會釀出今日的“禍”,這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真正的“上帝”.
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圈到地,“跑”丟了形象
步行街成為中國城市的新名片,也成為城市人流的聚集地,部分城市的步行街甚至成為了旅遊景點。而步行街的另一大看點就是:同一個服裝品牌,少則1-2家,多則3-5家,面積不等,形象各異的店鋪,這就是中國服裝行業品牌運營商“跑馬圈地”的結果。
初期,粗放式的“跑馬圈地”不僅讓品牌運營商及其經銷商賺到了錢,而且成就了他們的上市之路。從數量上看,行業內耳熟能詳的品牌,店鋪數量都是5000級往上的,甚至部分品牌以10000家店為目標;但從質量上,參差不齊,甚至有些店鋪會錯以為是“冒牌”.
盲目追求店鋪數量,忽略店鋪質量,品牌運營商圈到了地,但確實“跑”丟了形象,而這個形象,是“臨門一腳”.
以平均40%速度增長的奢侈品品牌為何注重終端形象,不是沒有道理,終端形象就代表著品牌形象,而當今的消費者,是非常看重的。
中國體育用品行業跟風打折就會“折”
08年北京奧運會,耐克、阿迪達斯高估了市場需求預期,行業內開始出現庫存問題,而耐克、阿迪達斯“清庫存”的舉措,對整個行業產生了衝擊,國際二線及國內體育用品品牌開始普遍出現庫存問題。
一時間,“打折”成為行業必需品,不打折就無法賣貨,甚至新品上市就以折扣價出現,在庫存壓力普遍存在的今天,走在步行街上,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血本清倉”隨處可見,你家5折,我就3折;你家1折,我就買一送一。從短期來看,或許可以快速賣貨,降低庫存,保證現金流,但從長期來看,對品牌的傷害是“致命”的。
道理很簡單:對於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而言,他們已經完成了完成對消費者“講故事”的階段,他們打折,消費者會認為是揀到了便宜;而對於絕大多數品牌特別是國內體育用品品牌而言,消費者會認為之前的定價過高,認為“打折沒好貨”,甚至會產生“不打折就不買”的認知,即使未來行業環境趨好,這種認知仍會產生影響,就會被打上“你就是賣低價貨的低端品牌”的標簽。
長此以往,從二三線市場賣到四五線市場,越賣越低,最終,只有滅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