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本周二下午,4名分別來自廣州恒大、江蘇舜天、大連阿爾濱、河南建業的年輕職業球員出現在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處罰評議現場。4人因身份信息弄虛作假被停賽半年。中國足協經調查了解到,4人“造假”行為均發生在多年前,若非有人舉報,協會也很難將其違紀情況核查清楚。這也是過去多年來中國足球造假成風、急功近利結下的惡果。如何杜絕年齡造假,如何發動社會各方力量從青少年足球根基遏制虛假等毒素滋生,中國足協任重道遠。
造假球員“重現”職業隊
據了解,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利用職業聯賽間歇之機,對發現的多起球員身份造假行為進行聯合處罰評議,而受追罰的4名隊員正是因為年齡或其他身份信息出現虛假情況。協會有關人士透露,經核准,4人實際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的26歲。中國足協是在接到家長、球隊或媒體的舉報後立案調查的。
最近幾年,國內足球界“改年齡”等造假行為多出現在青少年足球及基層足球梯隊,中超、中甲職業球隊集中出現這類違紀行為的情況並不多見。鑒於4人都是年輕球員,在各隊也基本打不上主力,中國足協免予對他們罰款。
地方球隊要求球員改年齡
中國足協在調查中發現,4名球員身份造假行為大多發生在青少年時期,俱樂部在吸納這些球員時,並沒有發現這些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俱樂部人士表示,“俱樂部在選擇球員時,主要看重的還是球員的身體條件、天賦和在實戰中的應變能力。就算球員改幾歲年齡,對於俱樂部來說並不存在障礙。”不過該人士同時指出,俱樂部在用人的同時,也愈發重視後備人才培養與投資。比如恒大等俱樂部都有造星計劃,一旦人力過剩,俱樂部會考慮人才輸出,但是年齡造假使得一些本來被寄予厚望的球員潛力大打折扣,俱樂部蒙受損失也就成為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