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東亞舞台上的持久較量——少年強則國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0 10:50:22  


 
  2011年,在德國女足世界杯上,日本隊成為第一支奪取女足世界杯冠軍的亞洲球隊;2012年倫敦奧運會,曾經長期稱霸亞洲的中國女排未能進入4強,在四分之一決賽上擋住中國姑娘的對手正是日本女排,日本女排最終獲得倫敦奧運會季軍。

  當中國代表團依靠“舉國體制”的法寶在奧運會、亞運會上大把撈取金牌時,三大球項目的“低迷”卻令人無奈。眾所周知,球類集體項目的開展需要廣泛的群眾基礎,日本女足、女排的崛起正得益於足球、排球等球類集體項目的高度普及,而這種普及是以學校為基礎的。

  包括足球、籃球、排球、棒球、曲棍球在內的集體球類活動在日本的各類學校普及度很高,僅日本的高中足球聯賽就有4000餘支隊伍參賽,而中國的高中足球聯賽只有200支隊伍左右,如果以全部高中數量和在校人口作為基數對比,中日兩國的高中足球發展水平就不只是200比4000這麼簡單,但這至少是兩國校園足球開展情況的一個直觀反映。

  中日兩國男足國家隊在1975年6月23日首次交鋒,那是在1976年亞洲杯足球賽上,當時中國隊以2∶1戰勝日本隊,此後10餘年,中國男足自恃身材高大的優勢對日本隊一直是勝多負少。但上世紀90年代之後,中日男足的交手成績逆轉,中國男足在“恐韓”之外,又逐漸多了一個“恐日”的陰影。兩國女足的發展軌跡更是讓中國球迷心碎,中國女足起步早於日本,作為奧運會亞軍,中國女足一度是世界強隊,但輝煌的歷史轉眼就成雲煙。如今,中國女足不僅在世界足壇的地位不保,在亞洲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日本女足發展壯大而自嘆不如。根據日本足協的統計,2010年時,日本全國共有注册女足隊伍1200餘支,其中以大學、中學的隊伍為主,注册運動員兩萬餘人。而中國的女足隊伍卻在不斷萎縮,成建制的隊伍從巔峰時期的30多支減少為不到10支、運動員不過百餘人。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日本代表團終於再次得到16枚金牌,距離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取得這樣的成績已過去整整40年。這40年,對於日本競技體育來說,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歷程,但成果卻實實在在。東京奧運會後,日本將發展國民體育事業作為體育工作的重心,雖然導致日本競技體育成績曾一路下滑,但隨著大眾體育、學校體育打下牢靠的基礎,40年後,當日本競技體育在奧運舞台滿血複活時,它的生命力才真正旺盛。

“奧運三問”的深層次含義是什麼?

  作為近代知名教育家,張伯苓第一個將“奧林匹克主義”從西方引入中國,但他有關奧運的“三問”,也許要比問題的字面更有內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