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日報》聚焦:大田灣,期待再響雄起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5 21:15:04  


 
  重慶市體育局也擔心,如果讓社會資金參與改造和經營,相關企業為盡快回籠資金,必然提高健身場館的票價,這就會影響到社會公益性的發揮。王秀模則認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場館與企業的合作條款加以束縛,如限定收費項目的價格等,“並不能說體育場館是完全公益性的,而是准公益性,引入社會資本也是大勢所趨。”

  場館緣何缺乏活力?

  調查:體育產業發展滯後,缺少支柱型職業體育項目,大型體育場館無奈“空轉”

  據了解,目前整個大田灣全民健身中心的維持運轉費用主要來自3個方面:一是每年20多萬元“運轉費”的財政撥款,二是向在場內舉辦活動的單位象徵性地收取場地使用費,三是向周邊的商戶收取的店鋪租金。體育場光草地日常維護一年就要100多萬元,單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

  今年5月,在距離大田灣體育場500米遠的地方,歷時兩年修復、耗費5700萬元的重慶市體育館宣告完工。該體育館經常迎來一些企業和單位的集體活動,每月也舉辦兩次大型活動,每月進賬也不過五六萬元。

  回想當年,大田灣也有“不差錢”的時候。在甲A和中超初期,將大田灣作為主場的足球俱樂部,每年會為體育場帶來兩三百萬元的租金收入,從而保障日常維護工作有序開展。然而,當重慶職業足球俱樂部走下坡路,“雄起”的加油聲不再在場內響起時,大田灣也逐漸冷落了。

  “要激發大型體育場館的活力,只靠吸引大眾運動健身是不夠的,必須有支柱型的職業體育項目。”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志章告訴記者,在體育產業發達的美國,每個學校、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體育組織、俱樂部,各種賽事非常豐富,許多俱樂部甚至從民間逐步晉升到頂級聯賽,體育產業體量龐大。王志章表示,當下中國仍難找到體育產業發展的肥沃土壤,社會資本對體育產業的熱度也需要長久積蓄,這也是許多大型場館“空轉”的重要原因,“讓體育競賽走出專業隊伍,走進普通群眾,才是治本之策。”

  據記者了解,大田灣體育場的改造問題受到重慶市政府重視,工程於11月30日正式啟動。“第一步是花費約300萬元,完成400米跑道的修整,爭取在12月底之前向市民開放。”劉顯忠介紹,改造第二步是對大田灣體育場的主體建築“修舊如舊”,並增建地下停車場,升級改造配套設施。

  近年來,重慶各區縣積極修建大型體育場,並力爭在今年底每個區縣都有“一場一館一池”。一邊是大型體育場館的“遍地開花”,一邊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原地踏步”,大田灣裡的“雄起”聲還能再響起來嗎?(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