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武術 從小刮起的文化旋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7 09:58:21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鬆,不動不搖坐如鐘,走如一陣風。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

  不知從何時起,在幼兒園的操場,飄蕩起了《中國功夫》這樣剛勁有力的歌曲。一張張稚嫩的小臉在伸出小腿扎起馬步、出拳如風的同時,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氣、神、真、善、美”。

  這一幕並不是教育部門的心血來潮之作,而是刻意追求的效果。尤其是從2010年9月1日起,由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創編的武術健身操正式在全國中小學中推廣實施,包括小學版的《雛鷹展翅》和《旭日東升》,中學版的《英雄少年》和《功夫青年》。這樣,學生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學習進程中,每天都有武術伴隨。

  雖然用武術健美操代替武術文化未必全面,但通過這種簡單易學的方式進行普及,對於武術日後進一步深入校園、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民族文化意識,必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在此前中國的小學生足球隊負於俄羅斯足球隊,激起了全民關於學生身體素質的大討論,而選擇中國武術這個頗具文化傳統的運動項目來強健體魄,顯然可以達到內在精神與外在身體的和諧統一。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健身方法,是傳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武術協會主席、國家武術研究院院長高小軍指出,“我們要發掘武術的文化內涵,以大覆蓋促進大繁榮,推動競技、傳統、學校和社會武術的大提高。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享受到武術修身養心、強體健身、尚武育人的快樂,這也是全民健身的終極目標。”

  基於這一點,早在1915年,一批武術界和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就提出要將中國舊有的武技推廣到新興的近代學堂和學校。2004年4月3日,中宣部、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中明確規定:“體育課應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

  目前在中國,武術正經歷著“技術規範化,理論科學化,活動社會化,發展標準化”的完善和創新階段:除了在中小學大力推廣的武術健身操,每年還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國際武術節和國際賽事;武術段位制已經讓近30萬習武者取得了段位證書和勛章;2011年10月底在河南登封舉行的首屆全國武術少林拳比賽共設四大類競賽項目、152個小項,更是吸引了來自全國18個省區市的73支代表隊、1000多名運動員參賽,場面不亞於一個綜合性運動會。從7.8歲的小孩到70、80歲的老人,他們同場競技,同台交流,切磋少林武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