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2014年世界男子冰壺錦標賽正在北京舉行。兩年前,當國際冰壺聯合會與中國冰壺協會磋商,希望北京舉辦一次世界頂級冰壺大賽,以擴大冰壺運動在中國的影響力時,還沒有人想到,兩年後,這項賽事又增添了一項重要使命,那就是展示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實力。
距離第29屆夏季奧運會落幕還不到6年,北京又一次準備成為奧運會的東道主,但相比起當年全國上下對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全面支持態度,這一次,民間卻出現了非議聲,其中針對北京是否具備冰雪運動文化底蘊的質疑就有不少。其實,北京絕對不是一座沒有冰雪運動文化底蘊的城市,歷史上,北京曾經是國家體育主管部門規劃的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中心城市。現在,北京的大眾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運動的市場規模也在全國居領先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北京的冰上運動曾出現由盛轉衰的低谷,並由此造就了廣大不會滑冰的“80後”和“90後”。這不能不說是北京申辦冬奧會過程中無法回避的痛。
“一個北京人如果冬天不滑冰,生活該多寂寞”
在遊客眼裡,什刹海是北京的著名景點,在周平的眼裡,什刹海卻是北京滑冰的聖地。周平50多歲,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上世紀70年代,還在上中學的周平拿起姐姐的一雙冰鞋,在什刹海的冰面上學練滑冰,最終成為滑冰高手,“醉八仙”、“鎖鏈兒”、“內一字”、“外一字”等冰上絕技,就是周平和他的那些滑冰老夥伴們的身份標簽。
每個人的滑冰技術有高有低,但這不影響滑冰成為那個年代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