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星還早
在倫敦奧運會上獨得兩金,中國體壇新偶像的稱號曾落在孫楊身上。然而,近幾年,孫楊是非不斷,風光無限的背後,他距離體壇偶像標准卻越來越遠。偶像的力量贊助商最清楚。美國媒體曾預測孫楊在2013年的廣告收入很可能突破2000萬美元(約合1.14億元),但事實卻並不如想象中好。
作為中國羽毛球的超級英雄,林丹也曾一度被認為能扛起中國體壇偶像大旗。劍走偏鋒,如今林丹身上的話題卻似乎與羽毛球越來越遠:拋棄國家隊贊助商選擇日本贊助商,引來了愛不愛國和見利忘義之類的爭議,而大尺度寫真,又直接衝擊著大家的道德底綫。
中國體育不乏優勢項目,但明星卻“酒香也怕巷子深”。傳統優勢項目是中國體壇現成的“偶像基地”,但在乒乓球、羽毛球項目中,中國人壟斷了金牌,卻沒有讓這些項目在職業化的路上走得更遠。而層出不窮的乒乓天才也讓人在目不暇接的同時,缺少了新鮮感。
在英國,跳水神童戴利雖然在倫敦奧運會上一金未得,但他的熱度卻從體育圈燒到娛樂圈。反觀中國跳水夢之隊,他們在倫敦奧運會上包攬八金,但回國後就迅速歸於平靜,鮮有新聞。當年郭晶晶接過了伏明霞留下的“偶像接力棒”,但當她把這接力棒留下,卻無人有實力把偶像的熱度延續下去。
國際體壇,體育偶像誕生最多的應該是熱門項目三大球。其實,我們有過郎平、郝海東、姚明,他們都曾是球迷心目中的“神級人物”,但看看如今的三大球聯賽,排球聯賽乏人問津,CBA賽場外援當道,中超群雄缺乏本土英雄。運動項目自身喪失了造血能力,又怎麼可能再出現一個姚明?
一代偶像已老,新星太嫩,中國體育如不打造新的偶像,距離無人喝彩似乎只有一步之遙。(來源:《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