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超聯賽的“耐心”被誰忽略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1 13:21:30


 
  “自從體奧動力80億買下5個賽季的電視版權,中超聯賽這兩個賽季的火爆程度大家都看到了,贊助商願意投錢,俱樂部運營也參照國外俱樂部有很大提升,頂級外援來了,頂級教練來了,我覺得經過幾個賽季的鍛煉,中國足球的自身水平會有提高。”有俱樂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現在足協還是比較著急,不够耐心,可能跟國家隊成績不好有關,准備用聯賽給U23球員練兵,實際上要把這個過程省略掉的話,那只能是聯賽吃虧。”

  中國足協本周向中超中甲俱樂部下發“關於征求《U23球員參加2018年中超、中甲聯賽相關規定》意見的通知”,正式明確表態新賽季聯賽將加大對U23球員的扶持力度。這份讓中超和中甲俱樂部只能依照規定執行的“通知”表示,2018賽季每支球隊25人注册名單中(國內球員)至少應有4名U23球員,每場比賽報名18人名單當中(11名首發+7名替補)至少應有3名U23球員,11名首發球員當中至少應有1名U23球員,每場比賽U23球員首發不得少於外籍球員首發人數,此外一場比賽當中各隊U23球員實際累計上場人次不得少於外籍球員實際累計上場人次(不得超過3人次)。

  截至北京時間今晚,中超、中甲俱樂部的相關意見已經以書面形式全部反饋至中國足協,據記者了解,有俱樂部希望足協能够考慮“寬限”外援數量,“我們不反對加快對U23球員的培養,但是具體措施還要照顧一下俱樂部的利益,現在對外援的限制越來越嚴,基本上用滿3個外援名額就要上3個U23球員,這個變化有點兒大,或者增加1個外援名額,或者再留出一個賽季的緩衝期。”

  指望中國足協增加出場外援名額似乎并不現實,不過新賽季或有改動的亞冠聯賽實行的外援政策或許能為中國足協提供一個緩衝思路——歐足聯和南美足聯在外援方面的開放政策遠超亞足聯,雖然基礎薄弱的亞足聯擔心開放外援政策會導致亞洲球員處境堪憂,但出於商業利益考慮,亞足聯還是願意積極嘗試。目前亞足聯已經准備好兩套協調方案,一是在現有“3+1”基礎上擴大為“4+1”,二是取消“亞洲外援”限制,今年11月亞冠聯賽決賽期間,亞足聯競賽委員會將給出確定答案。

  “首發2個外援2個U23,這是比較適合我們的做法,我了解了一下,大部分俱樂部都會這麼做,因為3個外援3個U23有點兒冒險,畢竟我們U23水平確實差一塊兒,怎麼也得練一兩個賽季才能用。”有俱樂部管理層人士告訴記者,“外援少了比賽觀賞度下降是肯定的,這會損失一部分球迷,而且教練對陣容的搭配也會比較困難,外援是強點,U23是弱點,能兼顧好不容易。”

  事實上“開放”而非“緊縮”是職業足球向前發展的自然需求,但對於過去20年青訓體系弱不禁風、最近兩三個賽季剛剛嘗到職業足球滋味的中國足球而言,“開放”與“緊縮”的單一認定均非最佳選擇,更何況中超聯賽自2015賽季開始的井噴式熱潮其實根基不穩,因此無論是U23球員和外援的匹配,還是“調節費”政策的必然施行,都是中超聯賽無法避免的“技術風險”。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