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足球的黃金時代為何不出產黃金一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13:30:17


 
  如今,事實終於證明,當年亞青賽的潰敗與這名荷蘭外教的關係不大。在土教練傅博手下,又經歷了兩年全運會與職業聯賽磨練的年輕球員仍然只有“精神”而無“智慧”——教練組當然要對球員的拼搏精神提出表揚,但全場都只顧著“拼命”的球員,顯然還沒有被教會如何理解比賽和控制比賽,最簡單的例子是沙特球員二過一成功率極高,而國青球員的傳球和接應卻大多找不到恰當的節奏。

  “其實還是個人能力問題,只不過現代足球說的個人能力,不是跑多快,跳多高,力量有多大,能顛幾個球,那是最起碼的條件。現在的個人能力,講究的是和隊友的融合度和對比賽的適應度。這批球員都是1993年出生的,我覺得這個年齡段還有三五個比較突出的球員沒選進來,比如上海那邊的鄭達倫和林創益,可能人齊了整體的場面會好一點兒,起碼中場能組織一下。”一直關注國青球員的這名職業教練告訴記者,“這屆U22比賽可以上1991年出生的,所以,要是武磊和張稀哲他們來了,至少小組出線就沒問題了。不過,足協為了鍛煉隊伍,讓93年齡段的來打這個比賽,兩年後他們再打這個比賽就是奧運會預選賽了,不過,奧運出線是不可能的,這批球員的上限就是現在國腳的水平,不會有什麼突破。”

  而這正是93年齡段球員的“可悲”之處——1992年紅山口會議,確定足球成為中國體育改革的試驗田,中國足球從此要由專業化轉向職業化發展,各省市足球隊紛紛改組為俱樂部形式,1994年,第六屆中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成為職業化後首屆甲A聯賽,8年聯賽結出碩果,2002年,國足歷史性地進入世界杯決賽圈比賽,中國足球史無前例的輝煌大大振奮了國人。

  劉彬彬、吳興涵、羅森文、王彤、楊超聲和石柯,這一大批93年齡段的佼佼者,無一不是從2002年開始接受正規足球訓練的,其中出身魯能足校的“山東幫”,更是在此年齡段占據整體優勢,只不過,無論國內鬥爭如何激烈,也還是“內戰內行”,一旦進入洲際賽場,中國球員的短處立刻暴露無遺。

  中國球員“閱讀比賽能力不夠”、“比賽能力不強”,是山東魯能U19梯隊主教練侯志強4次帶隊前往葡萄牙,進行學習、考察和集訓後的感觸,在他看來,“有時候,對手看起來基本功不如我們”,但“比賽比我們打得好”,因為對方教練在“戰術理念”以及“無球跑動”方面要求極高,長此以往,球員快速思考和臨場判斷的能力,明顯強於中國球員。

  因此,93年齡段國青球員儘管成長期處於中國足球“黃金時代”,但中國足球職業化思路以及戰略方向的偏差,導致這批青年才俊的成才之路和專業體制下的前輩們相比,並無明顯突破。

  根據多年來的失敗教訓,目前,擺在足管中心面前的道路已明確無誤:放棄急功近利的成績要求,將最大限度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轉移至校園足球以及青訓體系陣地。

  本周,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兩次前往足管中心現場辦公,目的就是為了讓下周將在足代會上公布的《中國足球發展綱要》切實可行——事實的確如此,中國足球需要規劃的正是具體工作,而非“2016年打進奧運會決賽圈”、“2018年打進世界杯決賽圈”這類明顯不切實際的口號。(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