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小女足無奈“一錘子買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7 09:33:46  


 
  “女足沒前途”已是老生常談。迄今為止,女足球員的待遇沒有得到任何改善。據記者了解,國內還有每月工資僅千元左右的一線女足球隊,十來歲的梯隊選手,每個月除了幾百元的訓練補助,就剩下日複一日的苦練,“通常訓練基地都在郊區,球員都是好幾個月才回一趟家,基本沒有像樣的個人生活,大城市的女孩子肯定不踢球,偏遠地區的家長願意讓孩子踢球的也越來越少,靠踢球肯定養不活自己。”商瑞華說。

  所以,孩子們只能把希望放在“就搏一屆全運會”上,更何況這屆全運會“大集體”項目金牌的含金量更高——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某省U18女足全隊的冠軍獎金超過400萬元,“主力球員肯定拿到20萬元以上”。不過,這種“一錘子買賣”顯然與“促進女足發展”的終極目標毫不相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4年齡段國青適齡球員,由於不是全運會年齡段而無人問津——去年殷鐵生帶1993~1994年齡段球員在U20世界杯小組賽中出局,那批球員用“全運會犧牲品”來形容毫不為過:不能參加全運會,一過20歲就必須自謀生路,而99%的小球員都會選擇“離開足球”。

  事實上,全運會上的這道算術題也並不複雜:目前女足一線隊大多是1989年齡段球員擔當主力,U18小女足能在全運會後進入一線隊的比例大約在10%,原本就極度貧瘠的梯隊建設,還要承受90%的浪費,中國女足如何能保持穩定、健康的新陳代謝?

規劃混亂足協難辭其咎

  “從目前女足的成績和後備人才萎縮的現狀看,我認為足協應該負很大的責任。管理層內鬥和國家隊頻繁換教練的事就不說了,關鍵是梯隊規劃和聯賽建設兩部分都搞得很糟糕,這是最要命的。”一位當天趕到盤錦觀看小女足比賽的教練告訴記者,“其實,女足有過非常好的發展契機,1996年奧運會和1999年世界杯兩次決賽輸給美國拿了兩個世界亞軍,那是中國女足最輝煌的時刻。儘管從2000年奧運會開始,中國女足在成績上有所下降,但那時女足的後備人才還是能接上的,只不過足協的工作重心從來沒有向女足聯賽多傾斜一點兒。”

  中國足協對女足規劃的輕視——除去備戰大賽時的“臨時抱佛腳”,從女足聯賽的名稱以及賽制方面的不斷變化便略見一斑:“女超聯賽”1997年啟動,但全國女足聯賽同時保留,女超冠軍和女足聯賽冠軍還要爭奪當年女足超霸杯冠軍,不過超霸杯由於缺少贊助,經常“習慣性停辦”,而被貶為女超聯賽次級聯賽的女足聯賽,也因為中國女足備戰2007年世界杯和2008年奧運會被砍掉,且一停就是3年。隨後,中國足協索性將女超聯賽和女足聯賽合二而一,把還能吸引少量觀眾和企業贊助的主客場聯賽賽制改為南北分區循環而後再進行總決賽的賽會制,而有國家隊任務的球員不允許參加循環賽,這樣一來,女足徹底失去了外界的關注,完全落入系統內部的封閉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