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京孩子難有人打排球 收入“無法養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9 09:45:10  


 
打排球甚至“無法養家”

  由於排球人口基數小,區縣體校招生難,北京排球不得不採取權宜之計,引進外地優秀選手。

  北京男、女排球隊對接的選材點是朝陽區和東城區少年業餘體校。後來,這兩所少體校與清華附中朝陽學校、北工大附中、171中學3所普通中學合作,採用“體教結合”模式培養球員,但因時間較短,至今輸送給北京隊的好苗子不多。

  記者了解到,北京男排現役14名國內球員中,國手胡希召、王琛、初輝都是從外地引進的;北京女排主要的12人陣容也有5名“內援”,其中國手劉曉彤是主帥蔡斌從101中學“挖”過來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排球運動廣受歡迎,全國甲、乙級比賽都有幾十支球隊,光北京就有北京隊、北京工人隊和北京青年隊3支甲級隊。”執教景山學校男排37年的劉書平回憶說,“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北京練排球的孩子大幅減少。”

  為何昔日人才基礎厚實,如今卻人才稀少?東城區體校女排教練、前女排國手肖建華認為,除了排球場地設施不足,“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吃不了練排球那種苦頭。”一名練排球的孩子的媽媽告訴記者,現在從事排球不“吃香”了,賺得也少,“若非我女兒天賦特別好,我們也不鼓勵孩子走專業排球的路。”

  “我年輕的時候,當運動員比當工人強,收入和社會地位都不錯。現在大多數排球運動員待遇一般,甚至無法養家。”57歲的劉書平說,“當然,排球大環境不景氣,和項目本身也有關係。排球對團隊配合要求很高,所以不如足、籃球那麼普及。”

  作為市排球協會副秘書長,劉書平希望將來排球項目更加受到重視,教育部門會同體育部門一起抓,“我覺得排球更需要‘從娃娃抓起’!”(來源:《北京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