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裁判“絕殺”,“史上最弱”國奧的悲情“解脫”?。圖為裁判罰掉國奧一人。 |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6月,本就是一個離別的季節。告別,有時候是一件很詩意的事,可以手揮五弦,目送飛鴻。當然,如果一個追悼會連開了幾十年,黑框框裡的照片一連換了十幾撥,我們卻依然還在那裡默哀,真的有點黑色幽默了。就如同國奧隊的最後一場比賽,一部興師動眾的懸疑片卻以搞笑片的方式收場:死耗子沒撞上瞎猫,卻撞上了一個眼拙的裁判。
奧運出線,作為一個故事,對於中國足球而言,從來都是在第一頁就寫好了結局,之後發生的一切,過程只是一個倒叙。這個故事,楊晨、張恩華倒叙過一次,張玉寧、李金羽倒叙過一次,杜威、曲波倒叙過一次,現在,巴力、王大雷再倒叙一遍。
一個故事,被重複多次是無聊透頂的,一種命運,被不斷輪回,則是無奈可悲的。
儘管電視機裡的劉建宏如祥林嫂般叨叨絮絮著“男人”、“血性”,但國奧其實輸得一點都不悲壯,一點都不讓人同情,儘管他們有著讓人同情的理由。
本土的、外來的和尚,輪番“住持”,幾乎所有的“經”都念過了,就差把跳大神的給請來。從沈祥福、杜伊,再到布拉澤維奇,並非都是所托非人。根源在於中國足球從小就沒打好基礎,就像俗話說的“廁所改廚房——臭底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多年前以一種得過且過的懶漢心態隨手扔下幾顆種子,如今想要結出累累碩果,只能是一出自欺欺人的鬧劇。在中國足壇目前青少年足球人才近乎枯竭的現狀下,勉勉強強挑選出一支國奧隊,取得這樣的成績很正常。退一步講,就算國奧隊能夠僥幸客場淘汰了阿曼,進入了下一階段,又能如何?!該還的債,總歸要還的,躲得過初一,也絕對混不過十五。
眼睜睜看著一列出軌的火車,即將墜落懸崖。我們或許只能這樣做,眼睜睜看著中國足球以司空見慣的方式死亡。現在要搞清楚的是,究竟是摔得輕一點,還是重一點,更有利于它的下一個輪回。四年後的今天,我們或許仍然會對著電視,或怒駡、或喟嘆、或沮喪于下一個國奧的重複死亡。(來源:《杭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