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質的角度分析,中國球員和日本球員有很多相似之處,日本隊的重新崛起除了與其排球基礎雄厚有關外,還與其在選才時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密不可分,這些都值得中國女排借鑒。比如,日本隊堅持快速多變的進攻、穩定的一傳和出色的防守,隊中球星木村紗織在中學時身高只有1米63,但早在小學二年級時,她就進入專業俱樂部訓練,這令她練就了一身防守本領。中國隊這些年在選才時一直追求隊員的高大化,忽視了很多相對矮小的球員的潛力,這也導致可選擇範圍縮小。
首要任務是提高排球人口數量
一說起中國排球,不少人總會說它擁有不錯的群眾基礎,但其實這一基礎並不牢固。加上國內真正在打排球的人少得可憐,中國排球的整體下滑也是一種必然。中國排球要想不斷取得進步,就必須下大力氣在提高排球人口數量上下工夫。
著名排球解說員洪鋼曾在“王寶泉請辭事件”被熱炒時感慨:“只有在女排國家隊出事時,中國排球才如此受關注,實在是中國排球的悲哀。”中國排球聯賽年年都在搞,但願意走入賽場看球的球迷卻非常少,大部分主場上座率常年只能維持在二到三成,只有冠軍球隊天津女排的上座率要好一些。很多球隊在一級城市找不到市場,不得不向二、三級城市搬家,只有依靠當地組織來的觀眾,才能為球隊營造一個不錯的主場氛圍。即使是在國內舉行的國際賽事,上座率也不理想,這與日本舉辦國際比賽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國多數球迷看的是熱鬧,而不是門道。所以,中國排球的群眾基礎其實並不牢固。
群眾基礎不牢就意味著排球並未深入人心,加上現在國內排球市場不景氣,贊助商就難覓蹤影。這也導致很多排球選手的收入非常低。四川隊由於找不到贊助,很多隊員和教練每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資。所以,越來越多的父母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排球運動,畢竟在國內從事專業訓練就意味著要放棄學業。成都七中是一所排球傳統學校,但該校品學兼優的學生在畢業後都進入大學深造了,最終放棄了兒時的排球夢想。僅依靠傳統的體制選拔排球人才,已經讓中國排球面臨人才凋零的困境。排管中心可以在選拔和培養機制上借鑒美國、日本等國的成功經驗,讓排球人口不斷擴大。當然,這不是僅僅依靠體育一個部門就能做到的。(來源:《成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