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京女排困境影射全國縮影:沒“錢”途誰還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2 15:15:59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至1981年12月4日,中國女排收到賀信、賀電和各種紀念品達3萬多件。北京商標一廠、無錫鐘表廠等生產單位的職工在信中表示,要‘學習女排精神,保證完成和超額完成生產任務。’受‘女排精神’鼓舞的北大學子則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這是1981年11月,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後《人民日報》的報道。時過境遷,如今的女排國家隊連泰國都會輸,國內最高規格的全國錦標賽,球場內常常空蕩蕩的。

  缺乏資金、缺少關注、後備力量不足……其實,北京隊這個小樣本,完全就是全國範圍內女排生存困境的縮影。

  困局1 沒錢途沒前途 練著練著就跑了

  1988年左右出生,平均22歲。蔡斌認為這一代人應該是他現在最想要重點培養的。但這個年紀的普通大學生已經步入社會開始找工作了,蔡斌說他想不出合適的理由,讓這些姑娘們以職業排球為生。

  “在北京打排球的人其實不是特別少,但很多人都以這個為考大學的跳板。比如劉曉彤,她其實是作為排球特長生來到101中學念書的,條件太突出了,才被選到了北京隊。而其他很多孩子,當初都是抱著她這樣的心態,以這個為特長考上好的中學、大學為目標的。”蔡斌說,很多家長認為職業排球運動員,是個既沒錢途又沒前途的工作,尤其是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

  “每個月掙不到3000塊錢,訓練那麼累,可能北京的家長都不願意把孩子送來幹這個。我們隊裡現在1988年出生的就沒有人,全部練著練著就走了,有上學的,有出國的,都去謀更好的出路了,非常可惜。”蔡斌認為,人才流失的情況很嚴重,但這個項目愈發缺乏吸引力,是他也無能為力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