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考察首日,鳥巢受到廣泛關注。 |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從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辦夏季奧運會未能成功,到1998年再次提出申辦,時過5年。從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到2013年聯合張家口提出申辦冬季奧運會,又是時過5年。
短短幾年之間,剛辦完一件大事,緊接著籌劃另一件大事。如果申辦成功,意味著一座城市先後舉辦夏奧和冬奧,北京成為絕無僅有。
為什麼要申辦冬奧會,要辦成一屆怎樣的冬奧會,這不都是北京可以回答的,但國際奧委會非常期待聽到“北京回答”。原因很簡單,第一,幾個申辦城市先後“退賽”,2022年冬奧會只剩下北京和阿拉木圖兩個申辦城市,出現了大家不願看到的冷清。第二,國際奧委會去年年底在第127次全會上提出《奧林匹克2020議程》,即40條改革建議,由於表決通過時十分順利,國際奧委會希望進一步了解各國奧委會對改革設計的真實想法。
“40條”當中,前3條完全針對申辦奧運會,分別是:一,邀請全球城市申辦奧運會;二,從機遇和風險上對申辦城市進行評估;三,降低申辦費用。
西方輿論認為亞洲國家在獲得2018年冬奧會和2020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後,“北京短期內再舉辦冬奧會可能性極低”。“40條”中第一條已經否認了這種說法的根據。至於第三條,北京從申辦之初就明確表示盡可能利用2008年奧運會場館,可謂正合國際奧委會之意。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體育在自身優勢項目上覺得國際體育組織的改革措施總是針對中國,在原本就是短板的弱項上,更覺得沒有話語權,常常受制於人。因此,大賽做東至少可以少吃虧的想法由來已久,利用承辦之利多拿金牌也在慣性思維之中。這是弱國心態的反映。沒有在奧運會等大賽中成績和位置的提升,心態和氣度很難改變。
北京奧運會後,中國體育既要正視在大衆健身方面的差距,又要逐步認識到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已具備必要條件。即使申辦冬奧成功,也不可能一下改變中國冰雪運動仍處於世界中游水平的現狀。要廣泛開展冬季體育項目,特別是引導青少年勇敢走向冰天雪地,申辦冬奧是最好的方式和機會。中國有兩億人口冬季生活在冰雪地帶,實現3億人上冰雪,要逐步創造條件,也要借助歷史性的契機。這是申冬奧的體育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