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歲的溫哥華冬奧會冠軍周洋2月15日在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決賽中成功衛冕,這也是中國代表團在索契冬奧會上奪得的第三塊金牌。 |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距離周洋在索契冬奧會上奪得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的激動時刻已過去兩天,中國代表團從最初的喜出望外逐漸冷靜下來,開始思索在周洋撼動人心的“重生”背後,有哪些因素是值得中國體育界深入探究和思考的。中國代表團副秘書長、吉林省體育局局長宋繼新昨晚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運動員培養上實現奪標、育人合為一體,就可以誕生像周洋這樣彰顯生命力的強者;倘若奪標與育人分離,再優秀的運動員也有可能成為生存弱者,這樣令人痛心的例子在中國競技體育史上並不少見。
周洋是吉林省運動員,2011年,因受中國短道隊連續發生打架、內訌事件的影響,競技狀態大幅下滑。宋繼新回憶,“當時,周洋的競技狀態已經非常差。可以說沒人看好她再奪奧運金牌。”
宋繼新表示,如果用中國競技體育慣有的評價標準去評價那時的周洋,她已經成了一個“廢人”,無論是國家隊還是地方隊,如果放棄她,也是合乎中國競技體育邏輯的。但中國短道隊和吉林省體育部門都沒有用“最省事”的方式對待周洋——給她安排一條出路然後不再管她,而是採取措施幫助她重新振作。
宋繼新介紹,“依照周洋當時的競技狀態,國家和地方兩級體育主管部門都不再對周洋奪取奧運金牌或獎牌抱任何希望,可以說,兩級體育部門之所以‘挽救’周洋,絕不是因為中國隊、吉林隊仍希望周洋在大賽中‘奪標’,而是因為不能坐視一名優秀運動員、一個年輕的孩子困在人生的迷茫中就此沉淪。周洋為國家作出了貢獻,國家不能只把她當成一個奪取運動成績的機器,她的人生道路還很長,體育部門有責任幫助她走出人生困境,重新樹立人生目標和信心。”
2012年年初,第12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吉林省舉行,周洋作為吉林的奧運冠軍運動員,受到當地群眾的高度關注。當時有人認為,無論周洋狀態如何都應當參賽,但吉林體育局認為,如果讓周洋在極差的競技狀態下參賽,一名昔日的奧運冠軍竟在全國比賽上輸得體無完膚,無異於把周洋推向信心進一步被擊垮的深淵。因此,吉林當時沒有選派周洋參加,但也沒有因為她不是參賽隊員而冷落她,宋繼新回憶,“吉林在冬運會開幕前舉行的參賽運動員動員大會上,仍安排周洋坐在運動員第一排,同時,仍號召全體運動員向周洋在溫哥華冬奧會上表現出的拼搏精神學習。這都是為了鼓勵她重新振作,我記得那次大會之後,周洋說她很感動 。”
吉林籍的著名自行車運動員郭爽曾跟宋繼新說過一番話,給後者留下深刻印象。郭爽長期在國外接受外教訓練,她對中外教練員的差異有很深的感受,她認為,外教的明顯特征是擅於用言行去溫暖、激勵運動員,“在我吃飯時,外教就坐在我身邊看著我把飯吃完。”外教像父親一樣關心著郭爽的飯量和她吃飯時的情緒,以此判斷郭爽的訓練狀態,這種細微處見真情的舉動,在中國教練員和體育管理者身上很鮮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