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博士生返鄉筆記爆紅 “知識的無力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6 15:58:24


 
  王磊光這篇筆記也獲得了自己的導師—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主任王曉明的稱讚:“分析得很真切。”博導王曉明表示,讀了返鄉筆記最後一部分“知識的無力感”,也同樣感到心情沉重:“從現代早期到上世紀90年代,從農村出來到城市求學的人,總體上是能夠以自身的生活和精神狀態讓其他沒有這個機會的人信任‘求學是人生正道’的,有這個信任在,城市裡的進步力量反哺鄉村的可能就存在。但現在的情況,似乎越來越像上世紀80年代晚期90年代初的上海:出租車司機每月賺1400元,當得知我一個大學副教授每月才600元的時候,很同情地看著我:‘算了,下海吧!"

  “突然出名”?感覺很不真實

  王磊光覺得,自己這篇文章沒什麼了不起,也不是他理想之作,這種“突然的出名”讓他感覺很不真實。

  他知道,不管自己說什麼,都會有各種評論出現。對於自己的文章引發的有關農村大學生出路問題的討論,王磊光表示,“我所說的,是80後大學生出路難的問題,這裡有一個背景,即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學畢業生相比,當時他們大學畢業之後是能夠改變自己甚至家庭的命運,而如今的80後大學生承載著家庭的希望,但絕大部分人的出路是艱難的。”如今,媒體陸續找到他,但王磊光希望人們不要關注他本人,而去關注現實的中國。

  返鄉筆記經典段落

  “你會發現,普通火車與動車的氛圍完全不同。在動車上,相對比較安靜,大家不是玩電子產品就是睡覺,相互間很少交流;但是,在普通火車上,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熱烈地交流,還有打牌、吃東西的,做什麼的都有,也有用劣質手機放歌曲的,大家都不擔心打擾到別人,也沒有人認為別人的做法對自己是一種干擾。慢車上的風格是粗獷的,是人間生活的那種氛圍。”

  “我覺得,當前農村的親情關係,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輩建立的關係維繫著。在老一輩那裡,這種關係處在一種相對穩定的時空裡,但對年青一代來說,大家的關係早已被現實割裂了……大家拜年,不再是為了親戚間互相走動,饋贈禮物,交流感情,而只是為了完成傳統和長輩交代的一項任務。悲哀的是:如果老一輩都不在世了,新一輩的聯繫也就慢慢斷了。”

  (來源:大河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