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政部:我國救助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http://www.CRNTT.com   2022-09-09 00:16:54


劉喜堂(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 海涵)日前,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28場,介紹新時代民政工作有關情況。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在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救助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制度性保障,社會救助水平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了重要兜底作用,實現了對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

  有記者提問說,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基本民生保障和社會救助工作,民政部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慮?

  劉喜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全面落實社會救助各項政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第一,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這個體系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綜合高效。低保和特困供養這兩項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成熟定型,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受災人員救助等專項救助制度及時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相應問題,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急難社會救助為臨時遇困人員排憂解難,可以說,城鄉群眾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都有相應的制度進行保障。

  第二,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制度性保障。大家耳熟能詳的低保制度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主體制度安排,目前低保在對象認定、收入核算、辦理流程以及資金發放、動態管理等方面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規範,也更加具有包容性,更有溫度。比如將低保邊緣家庭的重病重殘人員單獨納入低保,增加了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等規定。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整合城市“三無”人員救助和農村五保供養制度,成為與低保制度並行的一項基本生活救助制度。臨時救助制度突出“救急解難”,重在解決群眾突發性、緊迫性基本生活困難。2021年,全國共有4680多萬困難群眾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全年實施臨時救助1198.6萬人次。當然這些數字是動態的,每年都不一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