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評微信廣告:微信還記得自己的初心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9 10:00:04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互聯網是一塊理想主義與商業主義的角鬥場。一些互聯網產品的衰敗往往是伴隨著過度商業化導致的用戶體驗下降,用戶大量流失。這也為下一個互聯網的創新點和爆發點創造了新的機遇。

  上周,微信團隊進行了微信朋友圈的廣告測試,用小清新的方式宣告微信準備下海,也帶紅了“廣告是生活的一部分”這句廣告語,流量變現的時候已經到來。

  該來的,總會來。

  4年來,微信抓住了移動互聯網普及的黃金時期,抓住了用戶社交資源的黃金寶藏,抓住了國家整頓微博輿論的重要機遇,迅速成長為國內第一大社交應用,無論在用戶規模、活躍度還是在線時間上,都讓其他同類型的社交應用無法比肩。

  但廣告營收卻一直是微信隱隱的痛。不但所占比重在騰訊整個大盤子裡份額不大,甚至與活躍度大不如前的微博比起來也是差了一大截。天下沒人願做賠本的生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微信做廣告無可厚非,搭台唱戲還白送票這樣的事互聯網上不是沒有過,但做成第一了還在做的就不多了。進一步說,今天的朋友圈裡廣告早就已經泛濫了,微商、微店、海淘……這些寄生在朋友圈裡的應用早就賺得盆滿鉢滿,再多一個官方廣告,也沉淪不到哪去。

  問題在於,在把用戶當做最核心資源的互聯網時代,是用戶在消費產品,還是產品在消費用戶?換句話說,用戶資源做大了,就一定要宰了吃嗎?

  “重社交、輕媒體”一直是微信架構的基礎。觀察這幾年微信的發展,一直在與一些概念先行的產品保持著適度的距離,推出新功能也都顯得相當克制與謹慎。因為要壯大用戶資源、培養用戶黏度,必須時刻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謹慎維繫用戶體驗與商業需求之間的關係。欲速則不達,背離產品設計初衷,把簡單的事情做複雜,往往會適得其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