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每天早上6點,63歲的安德里就起床了。
他先來到離家幾步遠的牛舍,看看過了一夜,有沒有臨產的奶牛生了小牛,有沒有需要特別照顧的奶牛,然後打開大門,讓奶牛們來到牧場,享受一天的陽光和青草。
回到牛舍再看看剛出生的小牛,給他們喝牛奶。之後開始照料出生從幾周到幾個月的小牛,他們要吃精飼料。接下來是出生幾個月到一年以上的小牛。忙到中午,吃塊面包,繼續忙碌。整理牛舍,準備飼料,查看草地……
安德里是荷蘭一個普通的農民,他的Landleven牧場有180頭有產奶牛和150頭小牛犢,而每天幹活的除了偶爾來實習的大學生,就只有他和弟弟沃特兩個人。他倆也是Vollering家族的第八代奶農。140年前,安德里的祖輩們加入了荷蘭的農業合作社,成為了荷蘭最大的乳業公司皇家菲仕蘭公司的一名股東。
菲仕蘭是世界五大乳製品公司之一,在荷蘭占有80%的牧場和牛奶產量,而它的1.9萬會員奶農都是其股東,擁有100%股權。
“我們是老板,他們都在給我們打工。”安德里指著菲仕蘭公司的一位總監笑著說。
合作社模式
奶農管理自己的牧場,為菲仕蘭的工廠提供鮮奶。菲仕蘭根據市場行情,每月有一個對會員農場所供牛奶的保底收購價。此外,菲仕蘭每年會將公司贏利的30%發給奶農發放績效分紅,同時將20%的贏利以固定會員債券形式發放。
也就是說,奶農的收入由幾部分組成:原奶保證價(會根據歐盟奶價市場情況而波動)、獎勵(放牧獎勵、品質獎勵等)、業績分紅和會員債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