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汪毅夫:譜出泉南樂府新
http://www.CRNTT.com   2022-04-04 00:19:10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作者 汪毅夫)民國《廈門市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卷二十二《藝文志》記:“《泉南指譜重編》六卷,林鴻著。泉南清唱,名日南管。雖管統弦限於一隅,其足適性怡情,仿佛昆腔。相傳清康熙五十二年六旬大壽,李文貞馳召晉江吳志、陳寧、南安傅廷、惠安洪鬆、安溪李義等,合奏南曲於禦苑,沈靜諧和。帝大悅,乃賜志(吳志)等為‘禦前清客’,以曲柄傘、宮燈送歸。顧曲譜無刊本,輾轉傳授,錯訛百出。鴻(林鴻)費廿餘年光陰,究心弦索,詳稽出處,一字一拍,辨及微芒,泉南之樂,賴以不墜。”。林鴻即林霽秋,廈門人。其《泉南指譜重譜》(六卷本)編成於1912年,1923年在上海石印出版。朱維之教授《泉南所保存的中國古曲》(載泉州《閩南鄉土雜誌》第一卷第2期,1935年12月15日)記:“林霽秋先生從23歲起,專心研究泉南古曲,日夜工作,煞費苦心以厘定指譜,到45歲時(即民國元年)訂定五十八套數,即《泉南指譜重編》六大册。此後仍繼續工作,到現在68歲了,還是每天每夜在那邊厘訂指譜,今又成功了五百套,匯為十二大册,十二册中十册為散曲,第十一册為過曲,計四十八曲,第十二册為套曲,原本是八套,現在要加了一套,正在厘定中,不日即可脫稿”,“林先生這三十五年中不間斷的整理工作,是值得永久紀念的。他說每訂一曲,至少要彈琵琶五十遍,訂後還要和樂工對核,修改至數十遍之多。他說自己一生的精力全用在這裡,他底華發也由此而白了。我想他這個功績,比之明代魏良輔用十年功夫訂正昆曲的功績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該是將來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可惜現在他的工作還很少人注意,所得的只是誹謗和辱罵,罵的人以樂工為多,因為(一)他訂正了他們訛謬的地方,(二)影響到他們底飯碗問題。然而,有毅力的林先生卻不顧一切地繼續工作。”

  “泉南清唱”、“南管”、“泉南古曲”即南音,是閩南文化之精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珍寶。閩南文化複蓋的範圍包括台灣地區,南音也流傳至於台灣。吳瀛濤《台灣民俗》(台北時代書局1975年8月版)記:“台灣的南管音樂屬於泉州一帶的音樂”。林霽秋整理、保存和弘揚南音的工作,得台灣商、學兩界人士林爾嘉、施士潔、汪春源等人的點贊、力挺和參與。《泉南指譜重編》(六卷本)書前有林爾嘉序、施士潔序和汪春源題詩。林爾嘉是台北板橋人,有儒商之譽,既是台灣富商亦是台灣詩家;施士潔和汪春源是台灣進士。施士潔序有“是書一出,將見耆卿度曲。有井水能呵,少文動操。使眾山皆響,五十譜積銖累寸。償君集腋之勞,二三弦應手得心。助我引喤之樂,質之同好,當不何漢斯言”之語。汪春源題詩凡四首,其一:周召歌風跡已陳,誰調白雪與陽春。清詞直欲追騷雅,譜出泉南樂府新;其二:鷺江林子擅清才,別調新腔手自裁。此是當年天寶曲,安溪宿草有餘哀;其三:福慧雙修本夙因,孤山梅鶴證前身。襴衫利市空回首,一霎滄桑付劫塵;其四:桑間濮上今波靡,玉戛金鏘獨出群。崑笛徽弦都俗調,鄭聲入耳那堪聞。

  附帶言之,大師級的劇作家王仁傑先生對南音藝術有深刻的理解,並有南音《文姬歸漢》文學台本傳世。藝術家的生命並不止於其卒年,王仁傑先生的藝術生命是永恒的!值此清明時節,深深懷念仁心俠骨、才藝卓傑的王仁傑先生。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