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山西省三大考古遺址露“真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5 15:34:25


 
  固鎮瓷窑址共計發掘1039平方米,清理制瓷作坊4處、瓷窑爐4座、墓葬1座、水井1處、灰坑35個,出土數以萬計的瓷片、窑具,以及一定數量的陶器、銅錢、鐵器、骨器等,時代為宋金時期,以金代遺存為主;制瓷作坊多為窑洞式,作坊底面遺存保存較完整,有澄泥池、沾漿缸、灶址、石磨盤、石臼等遺跡、遺物,涵蓋原料制備、制坯、晾坯等環節;瓷窑爐均為半倒焰式饅頭窑,由通風口、扇形單火膛、窑床及雙煙室組成,不同之處在於通風口的位置、窑床及煙室的結構及大小等。出土可複原瓷器千餘件,瓷器品類有粗白瓷、細白瓷、黑醬釉瓷及三彩瓷,器形有碗、盤、碟、罐、枕、盆、瓶、盒、器蓋等,從上面能看出來當時的裝飾工藝,不僅精美細致,而且花紋樣式也較為雅致,體現了工匠嫻熟的技藝。其中北澗疙瘩地點出土的北宋細白瓷,胎白而細密、堅致,釉色瑩潤,造型簡潔大方,可媲美定窑白瓷。通過對此地點瓷片標本的X熒光分析,顯示其燒成溫度可能極高,白度不遜於邢定鞏白瓷,代表了同時期較高的燒造水平。

  固鎮遺址發現的制瓷作坊及瓷窑爐,填補了山西地區無相關制瓷遺跡的空白,為研究宋金時期河津窑的制瓷流程、燒窑技術、裝燒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考古工作者還收集了很多細白瓷的資料,其中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日本靜嘉堂文庫、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館收藏的瓷枕從形制到質地都與固鎮宋金瓷窑出土的瓷器類似,為國內外相關的瓷枕藏品及出土品找到了燒造出處,同時對研究河津窑的瓷器外銷有重要價值。

  蒲州故城:一段城墻址證明唐代蒲州城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南部永濟市西三十裡的蒲州鎮境內,始建於北魏年間(386-557年)。1958年國家建設三門峽水庫時,蒲州故城部分遺址被水淹沒,現存的遺址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東西長2.49公里,南北寬1.71公里,占地面積4.26平方公里,是研究中國古城垣歷史發展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今年的考古發掘中,工作人員對在西城內西北部進行了大面積發掘,發現一段夯土城墻,證實了唐代蒲州城的存在。

  這段城墻位於地表1.5米以下,考古發掘對夯土進行了完整的揭露和局部解剖:根據夯土的土質土色、夯層厚度、夯窩尺寸以及夯土結構形態等信息,確認夯土城墻從北向南可分為6部分。從北向南編號夯1-夯6。根據城墻夯土的土色、出土遺物及夯土之間的叠壓關係,最早修築城墻時利用了原有的生土高台,將生土台稍作修整後作為墻芯,再依次在生土台的南側增築夯3、夯4和夯5,形成城墻的主體。其中,夯3為城墻的原築夯土,夯4、夯5為補築、增築形成,有規整坡面。此後在城墻北部增築夯1、夯2,在城墻南部增築夯6。夯1、夯2、夯6內出土白釉玉璧形足瓷碗殘片、蓮花紋瓦當、開元通寶等不晚於唐代遺物,夯3、夯4、夯5出土雙耳小口矮領陶罐,素面繩紋裡板瓦、筒瓦等不晚於北朝遺物。

  考古工作者根據出土遺物判斷城墻始建於北朝,唐代沿用並進行了大規模的增築,宋金時期該段墻體被廢棄,改為建築基址使用。蒲州故城遺址新發現的城墻證實了唐代蒲州城的存在,其年代還可以上溯至北朝時期。據文獻記載,蒲州北魏時置雍州,東魏改置秦州,北周改秦州置蒲州,唐代曾為中都,升為河中府。

  這段城墻的發現為確定北朝至唐代蒲州城的位置、分布範圍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線索和依據,對進一步探尋北朝-唐代蒲州城的規制布局、探討蒲州城址的沿革、變遷以及蒲州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源:山西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