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濟南挖出東周大墓 出土數件青銅鼎與編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6 15:24:08


 
  在鮑山街道辦主辦的《梁王記憶》一書中,記者看到梁王莊人李人田先生所寫的《古老而又有記載的梁王(城)莊》一文。作者今年60歲出頭,他在村裡上小學時,梁王莊南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冢子,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在原梁王完小正南不遠處。附近孩子經常上去玩耍、望遠, 還有像地道似的溝溝坎坎。在生產隊時,蓋房子墊地基、打土坯、墊豬欄圈,都從冢上取土。慢慢的,這座高約20米、長寬約80米的土冢消失得無影無蹤。

  文中還記述:梁王莊四村李人善老人說,五代劉宋大將“檀道濟在梁王鎮守,原有72個土冢,那時叫酈城”;另一位老人李紹禮說,“梁王原有冢子十幾處,有單冢子、雙冢子,有至公墳,就在梁王莊東南角的土穀堆。”

  延伸閱讀

  “先有平陵城後有濟南府”弱爆了

  當地傳說“先有梁王城後有平陵城”

  “先有平陵城,後有濟南府”—— — 這是很多濟南人都知道的典故,章丘人至今引以為豪。西漢初年,濟南郡最初設立的時候,郡治就設在平陵縣(今章丘龍山街道)。西晉“永嘉之亂”發生後,因匈奴大舉南侵致使平陵城荒廢,濟南郡的政府辦公地才遷址到歷城縣城。

  而在梁王莊採訪時,記者了解到,“先有平陵城,後有濟南府”這句俗話原來弱爆了。當地的俗話是“先有梁王城,後有平陵城。滅了平陵城,才有濟南府。”

  梁王莊村民李人田曾在1990年受王舍人政府的委托,搞地名資料普查,並對村裡老人進行走訪,以調查梁王莊的歷史。“有一老者說,梁王莊是古城,城址在東梁王莊東……在20世紀五十年代,還有古城墻的地基殘存。”當時,梁王莊二村李紹禮老人曾說,“原梁王城有城墻,現有舊址,從梁王向東至四十裡地,先有城角巷莊,城角巷村民就來於此”。

  “唱籌量沙”的故事就發生在梁王莊

  雖然歷史悠久,但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所誕生的成語並不是很多,包括能和濟南或濟南人沾上邊的傳說在內,仍然屈指可數,只有“滅此朝食、餘勇可賈、唱籌量沙、坐懷不亂、兩肋插刀”等少數。很多人不知道,“唱籌量沙”這個成語是二十四史中明確記載的,其發生地就是如今的濟南市歷城區鮑山街道梁王莊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