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軍終於認慫:朝鮮戰爭敗給毛澤東不丟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6 17:00:41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美八軍的一支先頭分隊已經抵達鴨綠江邊。中美兩軍的戰鬥接觸是在中朝邊境地區展開的,單從地理上講,始於鴨綠江而終於三八線,勝負之勢是不言自明的。沒有必要歪曲和掩蓋。
  
  問:美軍失利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指揮失誤?還是部隊戰鬥力有問題?
  
  答:兩個原因都有。先說部隊戰鬥力。參加韓戰的美軍部隊均非等閑之旅。美八軍、陸戰一師、騎一師都是美軍中響當當的王牌軍、常勝軍。官兵又剛打過二次大戰,富有實戰經驗。裝備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種輕重武器。並且擁有絕對的制空、制海權。
  
  除了第一次戰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實在沒有什麼其它的借口可找。美軍在韓戰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戰役初期遭受突襲時失利,在中後期的兩軍對壘攻防中也勝少敗多。就只能得出一個令人很不舒服的結論:裝備占優的美軍在戰場上的作戰表現不如中國軍隊。
  
  問:戰爭後期,尤其是第四、五次戰役呈現了互有進退的拉鋸,或說是趨於平衡的狀態。是兩軍戰鬥力各有消長的原因嗎?
  
  答:與部隊戰鬥力沒有直接關係,更多地反映的是部隊的後勤能力問題。李奇微將軍接任總司令後,改以攻勢防禦,使得戰役的被動態勢有所好轉。
  
  中國軍隊越過三八線後,拉長的運輸線和惡劣的交通條件,加上美國空軍的“扼殺戰”狂轟爛炸,是延緩中國軍隊攻勢,從而穩定態勢的關鍵。在中國軍隊備足糧彈發起攻擊時,美軍擋不住他們的前進。只是在對方糧彈耗盡時,美軍才有機會向前做有限的突進。
  
  換句話講,假如中國軍隊並不是只有僅能維持一線部隊作戰一周(即李奇微將軍所說的星期攻勢)的糧彈,而是有足夠一月之用的後勤供應,戰爭應該早就結束了。
  
  問:再談談戰役指揮上的得失好嗎?
  
  答:這涉及我們的老校友麥克阿瑟將軍。麥將軍戎馬一生,戰功無數,是西點軍校最傑出的校友之一,也堪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可惜一世英名毀於朝鮮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