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湖南芷江:抗日受降城的小城大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6 15:23:33


 
  寂寞的機場與城市

  當年的《湖南省政府公報》說:“一個在八年苦戰中爭得最後勝利的受降城市,如果只要它炫耀於一時,而不加以規劃建設,永留紀念,那就未免太辜負它的存在了。”

  抗戰後的中國,並沒能“神州從此靖煙塵”,而是遺憾地陷入內戰。那支借芷江苦撐的軍隊戰敗,芷江也就無可避免地重歸於寂寞。

  受降坊沒有再修下去,1966年更是遭到了嚴重破壞,原本打算勒石千秋的受降坊被搗毀,所有“反動頭子”的題字被鑿滅殆盡。

  芷江機場沒有再啟用,卵石鋪就的跑道上,野草叢生。當年機場建設勞工留下的石碾還散落著,有一人多高,數十噸重,有的還殘留著當年的彈痕。在抗戰最艱苦的年月,小小的芷江曾駐有數萬中國陸、空軍,六千美軍空、地勤人員,芷江機場的飛機最多時有二百餘架,而當時芷江當地居民僅有八千人。

  這座總是籠罩著霧靄、充滿神秘色彩的小城,彌漫洋溢著火熱的抗敵熱情,而今這些都已消散,偶有當年飛虎隊的隊員或者親屬不遠萬里回到芷江,憑吊故地,追思前人。

  這座看似寂寞的小城淡泊地過著寧靜的生活。潕水上的龍津橋,是湘西無數風雨橋中的一座,不過是最長的一座。然而芷江也不是總安於寂寞的,當大洋兩岸的人們都漸漸忘記了,那些為了挽救一個古老民族於危難關頭,而跨越重洋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年輕人,芷江建起了他們的紀念館,記取了他們的名字,記載下了他們的事跡,以告慰這2193位烈士的英靈。

  平凡的芷江,不平凡的芷江。有百多歲的吊腳樓,有70歲的機場。有山,有水,有人家,也有血,有肉,有禮魂,有國殤。

  (來源:《時代週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